我们每个人都注定会活得又丑又硬又老,最后的结果,大家都会死翘翘。所以,你活在当下,你活在快乐,或者说,你尽量把自己弄快乐,这快乐的途径就是你希望自己尽量真实真诚一点,因为谎言太多你会累。
茶叶行当,本来是把人搞快乐的东西,但是,事物皆有两面性,能让你快乐的东西,也能让你哭泣。
路经昆明,大家闲聊了一下午,言及思茅的困鹿山鲜叶已经抄到4000元一公斤,做成一斤干茶折合1.6万元一公斤,茶农得意洋洋地说从3600“砍价”到了4000元。
思茅茶叶在计划经济时期收购价最高,临沧次之,版纳茶最便宜,而现在,整个市场刚好调了一个头,版纳最贵,思茅茶最便宜。市场自有其方向性,茶叶好坏最终体现的还是市场的结果,比如,老班章茶贵,其实也是众多茶客验证的结果,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平摊到全中国茶客的身上来看,老班章不算多大的量。再一个,从地理位置来看,澜沧江那头的茶普遍都好,比如思茅的景迈山。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区,仅仅是因为张国立认养了一课树,就可以任意“砍价”到天价?
现在大树茶普遍都没有大量出产,但是,据说销区市场已经卖了一轮,茶商茶客一波波上山,一波波价格出来,毫无例外,都是天价天价。
说实话,这样的茶,我一两也喝不起。
哪怕我再卖一万本书也买不起。
因为,这样的茶毫无收藏价值。所谓收藏价值,一定是价格、品牌、茶叶品质的综合体。古树茶都是山头共通品牌,一旦存放十年后,一个没有品牌的山头茶,谁来鉴定?谁来认可?谁来买单?
事实上,山头的茶商都在哄抬价格,目的,是给市场传导,普洱古树大涨的神话。
普洱茶立一个标杆的做法,我认同。但处处立标杆,村村有贡茶,寨寨出天价,这,不符合市场的逻辑。
茶叶是市场最末端的一个反映,天下大势都不好,一片叶子凭什么独善其身?
古树茶并没有一个鉴定的标准,都是茶农茶商的一个综合经验,一旦下山,这种经验实际上考验人的良心多过茶心。
曾经有个茶学机构建议出一个古树茶的鉴定机构,幸好这个机构并没有成立,否则,天下不知道又出现多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古树。即使认定了原料的真伪,不代表茶品的高低。古树、生态、小树,仅仅是原料的一种,原料好,并非就是一个好品质的饼子。认同原料等于一切,等于否定掉五星级厨子的作用。
市场形势让涨价的妖风四起,目的是圈上山茶客的钱。茶商抬高了一公斤茶价,一个山头的价格就飙升,实际的成交却是伪成交。待到春茶大量上市,压了大把茶的茶农才会狠狠地被砍价。只不过,这才是真实的茶商在砍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