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杀青揉捻 >
“晒青”核心的技术


1、加工环境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这就要求加工场地除了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即自然环境中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场地都能实现,但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之外,更多的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云南普洱茶自古就有“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求不同茶品的乐趣。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具体有三点:
(1)“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2)“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以微生物菌群的的“优胜劣汰”,其适应性极强。
(3)“晒青” 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加工过程的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关键的技术之一。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的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0摄氏度(也有一种说法是65摄氏度)。也就是说60摄氏度是普洱茶品质未来走向的“临界线”。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0摄氏度后,立即“失活”。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必须具有的“活性因子”。

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是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摄氏度——100摄氏度之间。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边沿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0摄氏度。而且整个过程在3——5分钟内即告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这与绿茶的“炒青”截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摄氏度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摄氏度以上。

二是对茶叶中“酶”认识不足。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一些普洱茶企业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摄氏度以上)。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 较“晒青”茶柔和。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茶不是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试跑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越来越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60摄氏度是普洱茶的“生死界”这不仅体现在晒青中温度的掌控,同时,在普洱茶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阶段,这一界限的把握更为严格。

重力揉捻的特性

中国的六大茶类都有揉捻的工序,很多茶类的揉捻工序主要是为了整形,一般采用“轻揉”为主的方式,基本上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且揉捻的时间极短。目的是使茶叶成条率高,破碎率低,保持原茶成色,揉捻之后的干茶,其外表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求。
而普洱茶的揉捻则不同,是采取重力揉捻的方式,并且是多次揉捻完成。普洱茶为 什么采用这种方式呢,原因有四点:

一是普洱茶选用的茶叶与绿茶不同。绿茶选用的茶叶基本上是以芽头为主,有纯芽头的,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两叶的,其茶叶的外观形态具有体形较小、娇嫩的特性。只适合“轻柔为主”的方式。但普洱茶由于选用乔木大叶种,其茶叶很少有嫩芽,且叶片的形态多以肥厚、硕大为主。如果采用绿茶类的揉捻方式,根本无法将内质完全揉出。实际上,说普洱茶的揉捻是重力揉捻,还不如说是“重力揉搓”更为贴切;

二是揉捻的温度不同。绿茶的揉捻的过程在铁锅内高温完成。普洱茶则是在铁锅外,或是在竹篾上、或在宽大的木板上、或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完成,是在常温状态下的过程。

三是工序安排的前后不同。绿茶类的揉捻属于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茶叶内质到外观的最后一次“定形”,是成品的概念。但普洱茶则不同,是茶叶进入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其工序属于普洱茶的前端工序之一。离成品普洱茶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普洱茶采用“重力揉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破,在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也是普洱茶在茶叶发酵前对所选茶叶进行的初级氧化阶段。而这一条恰恰是绿茶类茶叶的“大忌”绿茶的“轻揉”,是绝不能将茶叶表面的膜破坏,一旦破坏,茶叶将会迅速氧化,品质也会产生改变。

因此,晒青工艺的“重力揉捻”(也可称“重力揉搓”)是普洱茶非常关键的工序,是奠定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基础。很多普洱茶的制作者在“揉捻”的工序中,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揉搓”——传统工艺成为“复揉”。这种“复揉”的目的,实际上是对第一次“自然接种”的加强,目的是使普洱茶初级氧化更为彻底。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6-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