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小青柑茶膏 > 茶膏茶粉 >
说说茶膏
普洱茶
茶膏,是将茶叶熬制成膏状,方便携带和饮用的茶。不管是普洱茶还是其他茶叶,都可以弄成茶膏。
那么,茶膏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现代工艺制作方法
1、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理解为民间土法熬制工艺的改进。
民间土法熬制,是将温水洗净的茶叶与冷水放在锅里一块煮沸,约半小时。一般两次为宜。然后,再将两次滤出的茶汤大火煮沸,持续蒸发水分以达到浓缩效果。
科学角度看,大锅熬制茶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诸多的生物酶消失,茶膏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即使转,方向只能霉变,因而不能长期存放;二是在高温状态下,茶叶大量营养物会随水蒸气一并挥发,必然会造成有益成分的缺失。
现在多用改进型的喷雾干燥工艺。尽管该工艺在茶汤提取上并无高温,但在最终的成膏工艺上,却是以现代的喷雾技术,高温下快速将茶汤的水分蒸发,以得到茶膏晶体。为快速干燥,其温度会高达160℃左右。这同样破坏了茶汤中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
比照来看,无论是土法熬制还是喷雾干燥,所得茶膏几乎没有香气,也不存在越久越好喝的特点。
 
2、低温或超低温萃取
低温萃取制膏,是现代生物科技对清代宫廷茶膏的模拟。它没有持续的高温过程,充分保护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与必备的生物“酶”。
按照这种模式加工出的茶膏,比如普洱茶膏,其同普洱茶一样,后期具有“持续转化”的功能,品质曲线是逐年向上的。
这种工艺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高温局限,在低温状态下生产,这样茶叶原有营养物质得到了最大保留。二是突破现有固态速溶茶保质期短的问题(约24个月),将其延长至十年至几十年,也是越陈越香。
 
3、细胞破壁技术
细胞破壁技术,是把茶叶细胞完全破壁,内汁成分在未遭破坏的前提下完全释放,营养价值大大提升,人体吸收也更加容易。
现代茶膏制作比传统制作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因其携带、饮用都很方便,较受消费者欢迎。
 
茶膏溯源
历史上茶专著,首次出现“膏”,始于陆羽《茶经》。
南唐时期,真正出现茶膏“金缕耐重儿”;宋朝,又出现了“玉蝉膏”;清代,民间土法茶膏、皇家普洱茶膏出现。
 
历史上的茶膏制作,大致分为三类:
1、民间土法熬制
民间土法熬制工艺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茶膏制作工艺,主要用于制作普洱茶膏。由于民间技术力量有限,这一工艺实际上非常粗糙和简陋。
土法熬制工艺主要是采用高温煮沸,令茶叶中的各种成分溶解到茶汤中,然后再以高温煮沸的方式蒸发茶汤中的多于水分,最后得到茶膏。
 
2、宋代常温榨取
宋朝茶膏工艺,历史上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通过数次清洗茶叶,再用清水浸泡榨压。经过小榨、大榨、翻榨等多道工序,取出茶汤,最终再还原为稠状物质,即茶膏。这一工艺过程非常繁复,所得到的茶膏在纯净度和活性物质的保留上,达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该工艺因在常温下进行,有效保留了茶中的活性酶。但是,正因为提取茶汤、收膏等皆处于常温,所以茶中芳香物质、活性成分的析出非常有限,导致茶膏在香味上的不理想,由此又导致制茶工匠、监管官员迫于无奈,做出将一些香料添加到茶膏中的掺假行为。
 
3、清代加热提取
清廷在研究古代工艺的基础上,极为重视有效保留茶叶的原汁原味。
清代工艺最大特色,在于加工的适度加热,以此来凸显茶香。适度的加热,能有效溶解出茶中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保持了茶叶的原始特性。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