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老期茶市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老茶荟不但每天都面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见证了普洱茶三大细分市场的繁荣起落与理性回归。但是对于很多大众认知的概念,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点专业的解读。
芳村市场通常把十年以上陈期的茶,称为中老期茶。都说传统的六月至八月是普洱茶的消费淡季,老茶荟作为专注精品中老期茶的平台,特别做了一期活动尝试淡季的消费需求,专门做了主题《100元!能够买到这些十年老茶》
从仓库选取了10多款性价比较高仓储良好且有品饮价值的十年以上中期茶,定价在100元内还包邮,虽然没什么利润,但通过自媒体或其他渠道发布之后,没想到效果出乎预料的好。
一周时间里,国内先后有千多位茶友参与了互动。不少人开始都有疑问:这价格是真的吗?仓储有没有问题?怎么可能?
较远的茶友,大多都是先进入老茶荟商城少量的买,每个品种买一两片,之后大多数人都有持续有二到八次以上的购买。更有藏家试过之后,一次多个品种,数十件的收藏。
实体店迎来的主要是广州本地市民,每天早上八九点,每当店面还没开门,就有人提前来等待。大家到实体店体验之后,才发现还真有100元以下的十年老茶,且仓储品质都不错。
在芳村,有近万家茶业态的批发店,充分的竞争让这里的批量交易,形成了相对透明的较低批发价,因此很多茶友真正了解后,都觉得芳村批价之低不可思议。
总结活动我们发现,这一千多茶友中,买了去喝的约占70%的人,也就是品饮需求的部分。收藏及边喝边藏的占20%,送礼的占10%。也就是说,中老期茶的市场,主流还是喝藏型。
在大众话语体系中,总是把“干仓”和“湿仓”对立看待,这是大众认知范畴。但在中老期茶商家眼中,准确的说应该是“自然干净仓储”,而不是去以地域区分什么昆明仓,或者广州仓,这属于初级概念。我们要求仓储环境既要通风,有一定的湿度,又不能使茶发生闷仓、放坏及变味等。
事实上,从我们收藏及仓储经验来看,普洱茶的转化并不适宜放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这样可能失去陈化的意义。
我们在具体验茶过程中,提出了“六味鉴茶法”的细化流程,从年份、仓储、品相、香气、滋味和茶底六大方面,去专业评价每一款中老期茶。
我们认为,首先正品是基础,要以多种证据,去确定一款茶的出品厂家及年份的真实性,茶品的渠道来源要正常化。其次是要求良好的仓储,即“正品良仓”。这两项,是评判中老期茶的基础。之后,才从其它四个方面去衡量一款茶的价值,再据此定出批发价。
对于收货及出货的验茶流程,我们细化了对于仓储的要求:“要求自然状态下的仓储,纯粹的茶香,不能出现其他杂味。对于有霉味、湿味、仓味等杂味的,评判为仓储不过关。”这也就是行业内大家通俗说的:一款老茶如果仓储不好,就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一款茶如果在仓储过程中,发生了质变,本身也就失去了品饮和收藏的价值。
四大标准衡量中期茶价值
多年的市场亲历让我们在评判中期茶时,在正品良仓的基础上,总结出这四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一款中老期茶的价值。
品相。中老期茶很多都是大件84饼的竹篮装,如果经过市场流通,不少茶的棉纸边缘可能被碰撞而有一定破损。打开整提验茶时,也会发现一提茶的第一饼和最后一饼,通常品相相对较差。总体上,我们要求整饼品相完整,残破纸面不能超过1/5,虫咬版面不能超过1/6。完整品相与缺损版面的批价,进行阶梯式递减定价。
香气。这一点,其实对于中老期茶尤其重要,是核心价值之一。从整件茶的香气确定上,实践中是轻压竹篮或纸箱,让空气从里到外流动起来,鼻子凑近就可以明显闻香而辨别茶香的浓淡或者是否纯正,之后再打开整提,取出单饼分别隔纸闻正面、背面和侧面茶香,吸气可闻香,视为基本合格。最后,再开汤品鉴,香气只要是茶本身转化而来的香型,即为正常。
干仓与湿仓?大众认知与专业鉴茶
滋味。面对同一饼普洱老茶,每一个喝茶人口中都有自己感受到的滋味,这也正是老茶的魅力所在——同一饼茶各得其乐。因此,我们所说的滋味,是总体上不能有异味,而要求汤感呈现自然状态下的年份茶转化口感特征,不同产地不同品牌不同拼配不同仓储地所带来的时光之味、口感之魅。
茶底。十多年以前,老茶来源之一的勐海茶厂收料与拼配,主要是按嫩度级别进行区分。如果是正常仓储,茶底的色泽不管原料等级怎么样,也不管生茶和熟茶,呈现的色泽都会相对均匀。
九十年代曾有茶商进行过生熟拼配的方式,这类茶底很有意思。通过品鉴老茶研究茶底,意义在于认知过去不同年代不同厂家不同单品的用料特征,鉴其留存下来的茶底用料、活性、转化,作为读懂老茶历史遗留的重要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