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鉴别 >
《漫话普洱茶》
普洱茶
银毫沱茶
1984年以前,茶叶属于特控计划商品,邮寄一斤茶叶,都要有“省茶司”的放行条。在规划上,临沧列为红茶生产区,没有紧压茶和普洱茶生产计划,区内所产的晒青毛茶按计划调下关和昆明茶厂。芳村出售的那张普洱茶图谱,既不反映云南沱茶的整体情况,又不介绍主流茶品——云南沱茶和下关沱茶。除风凰沱茶外,图谱特意介绍了临沧茶厂的银毫沱茶。图标很清楚,银毫普洱沱茶,云南省临沧茶厂出品,文字介绍是“银毫沱210*210mm1973~1985”,标明产于1973~1985年。台湾出的《普洱茶谱》121页将银毫沱茶分为70年代中期的三分熟茶和70年代后期的半生熟茶。有史可查,云南1976年开始生产普洱沱茶,但只有下关茶厂可以生产。有文件为证,云南沱茶分两类:用晒青茶压制的青沱和用人工发酵普洱茶压制的普沱,从来没有第三者介于其中。《普洱茶谱》是2000年12月31日由台湾盈记唐人出版社发行的,不知这些没有历史根据的荒谬说法源于何处?
普洱茶
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12月通过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了《普洱茶》一书。在190页介绍的银毫沱茶,注明该产品已存仓储藏了二十年。按出书前一、两年收集资料时间推算,该产品出产时间为1973年前后。邓老不是云南人,书中的事发生的时候,信息还被海峡里的滔天大浪阻隔。最终的源头不该出在他老人家身上。他或许是找了不该找的人,或许是受资讯传递的限制,在无奈中出了错误。我不知道《普洱茶谱》和芳村图谱的作者去过几次临沧。我们可是几十次往返于无量山通往临沧的公路。记得有一次是从下关茶厂搭乘凤庆茶厂黄方文副厂长的昆明产吉普车到风庆,从凤庆搭乘班车到临沧,在临沧两元一晚的小旅馆里发热找不到沧班车。药,睁着眼睛熬到天亮。当时还不是厂长的董家顺来送我上的临临沧茶厂前老厂长董家顺1990年退休。银毫沱茶的历史就发生在他任上,时间是80年代中后期。1984年国内茶叶市场放开,但出口尚未开放。为避兔发展势头正好的欧洲云南普洱沱茶市场受其它来货冲击,省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普沱出口规定了禁止转口欧洲的条件。条件谈不好就不签合同。省里同时规定除下关茶厂外,其他茶厂不得生产普沱。董家顺老人在电话里向我详细描述了当年的情形。临沧地委有一位领导,在台湾的亲戚要求。
 
他帮助购买普洱沱茶。临沧茶厂派人到勐海学习普洱沱茶制作工艺,开始暗中试生产。后来任销售科长的高军回忆,1987年当学生实习时,不让进车间看普沱试生产。将普洱茶生产时间提前到1973年,是在年份上弄虚作假。认真一点,只要把云南的老茶人召集几位,不用几个小时就可理清银毫沱茶的来龙去脉。前面有文人编史造年,后面有商家亦步亦趋按图索骥。普洱茶市场不乱才怪!2004年,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馆竟在云南茶叶界面前展示所谓的“1973-1977年临沧茶厂生产的银毫沱茶”,依据和胆量来自几本有“权威”的普洱茶书。在台湾怎么乱,另外一件事,眼不见,心不烦。跑来云南乱,那些年代的老茶人还在,这些书还“权威”得起来吗?
 
双眼皮凤凰
我在三醉斋网站上贴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古茶树考察散记》后,有几个茶友发短信要来昆明与我结识。一天上午,上海的茶友清心居士竟然摸到我的办公室同我饮茶交流。他是从广州芳村过来的。他说在芳村不敢买茶了。芳村茶市上,要什么标贴有什么标贴,要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要什么茶品可以马上做。清心居士品普洱已有一定功底。我手边没有比较用的劣茶,他说不用了,市面上的冒牌货花了他不少冤枉钱,他也熟悉了那些味道,泡了三壶茶,不用我介绍,他和昆明的关燕小姐就认出了陈香味悠的那壶好茶。
 
我们品茶说茶。清心居士认为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说话间,公司参加广交会回来的同事送来芳村30元一张的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前些天看到的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124页132项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133项标明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我告诉清心居士,图谱离谱了。计划经济时代,南涧根本没有茶厂,更不可能生产沱茶。下关茶厂的技术员林兴云80年代中因故离开下关茶厂到南涧,1990年南涧县长带人到勐海学习办厂经验,勐海茶厂副厂长卢云负责接待。南涧办厂和生产凤凰沱茶应该是80年代后期的事,下关茶厂原厂长李仕达到省公司告状。因省公司当时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80年代后期办精制茶厂还要经省计委批准,宋文庚经理在大会上发火制止南涧的行为。大理州政府也对南涧生产沱茶一事采取了系列强硬措施。清心居士说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偶然出现的问题都有得文章做。
 
既为誉晚上我同马来西亚茶人林福南先生和萧慧娟女士话别,聊到白天同上海清心居士的会面。林先生说,马来西亚有大润个修自行车的,换对襟衣服后变成茶博士,用耳朵就能听出茶叶好坏。这些年,外行卖外行,热闹;内行卖外行,冷鳳凰沱茶1970-1980清;外行卖内行,无门;内行卖内行,无聊。看来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只靠眼里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使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运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本文节选自《漫话普洱茶》,作者:邹家驹,文字由说茶网录入,图源于网络。

作者:邹家驹
日期:2023-12-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