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前,不但年份茶交易占主导,而且茶厂都会储备充足的原料,压茶的时候往往会拼一些老料进去。2005年以后,大家都去追捧新茶,初制出来的原料往往很快就用于生产,用老料的比例很少。大厂一直保留着用老料的传统,这也是大厂茶品质稳定,适口性好,能形成经典风格之重要原因。
2015年开始,随着中期茶交易的火热,大家重新重视原料的储备,原料仓的建设成为茶企最基础的的核心工程之一,并有助于形成全产业链品质管控完整链条:茶园+初制所+原料仓+精制厂+成品仓储基地。在未来,原料仓将继初制所建设热潮之后,成为茶山最大的风景。
1、在追捧新茶的年代,原料仓一直是茶产业链的短板
在追捧新茶的年代,原料仓一直是茶产业链的短板,因为大家忙着快速变现,毛茶做出来,最多发汗两三个月就压饼上市。2011年以来,随着山头古树茶热,精品茶叶的价值空间被迅速拉升,从而推动着茶行业的加工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型。一些致力于山头茶生产与交易的茶企发现,论精制与拼配其拼不过大厂,于是其选择了纯料与初制作为核心突破口,推行精细化生产。
从2011年起,在茶山建造全手工、全程不落地、清洁化的初制所成为最拉风、最热门的事。那个时候说你会不会做茶,有没有实力,就看你在古茶山上插了多少红旗,也就是建了多少手工古茶坊。普洱茶的初制革命,带动了手工做茶技术的提升,也对茶园管理、采摘标准提出了更严格、规范的要求。但是原料仓储这块一直是短板。
2、普洱茶的初制:从以初制所为核心,到以原料仓为核心
2015年以后茶山初制所建设热潮已过(建初制所已经成为企业的标配,是一种理性的基础建设投入,不复当年的疯狂与跟风),原料仓储醇化得到空前强调。要做好茶,不仅仅玩纯料就能做好的,更要重视拼配,除了等级拼配、季节拼配、山头拼配等,老料拼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老料拼配,其实是不同年份的原料之间的拼配。其兴起喻示着,毛茶不再是发汗几个月,而是要收储不同年份的原料,几个月,数年,十年,甚至十多年的毛茶都有,进行后期醇化。原料醇化到位,有助于成品的后期转化。
以后品质优异的茶品将源自这一完整的系统:茶园+初制所+原料仓+精制厂+成品仓储基地。在未来,原料仓将继初制所建设热潮之后,成为茶山最大的风景!
也就是,普洱茶的初制,从以初制所为核心,到以原料仓为核心:
2011年—2014年,初制所说了算;
2015年起,原料仓说了算!
3、仓储的金字塔结构:原料仓、流通仓与精品仓
仓储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原料仓,这是料头与生产厂家的战略性收储,以应对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为拼配储备原料。二是流通仓,其模式是仓储两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规模推向市场,其是快速流转,走大货的模式。而且其是一边仓储,一边卖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还是中期茶,都很乐意开仓放粮。第三个层面是精品仓。仓储要大幅度升值,必须物以稀为贵,显然不是大货,而是精品才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大货还是要在流通仓快速变现。天量的莞仓,为什么卖不起价,变现难,其实就是搞混了流通货与投资货,大量的流通货长期投资,这无疑是莞仓的悲剧!
流通仓与精品仓可区隔建仓:大货存流通仓,以卖新茶与中期茶为主,有长期陈化价值的优质茶品入精品仓,以卖中期茶与老茶为主。二八法则,将成为普洱茶仓储发展的主流:仓储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货流通。
如今,普洱茶仓储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仓的高地,东莞是速成仓的高地,昆明是慢养仓的高地。至于流通仓这块,勐海会形成原产地流通仓,东莞会形成速成流通仓,昆明会形成“互联网+流通仓”。
昆明作为连接产区与销区的桥梁,已经形成普洱茶电商与门户网站的高地,白马非马将昆明称为“普洱茶的信息之都”。作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与交易平台,中国普洱茶网与茶窝网建立了中期茶数据库与交易平台,并在昆明市区建立了颇具规模的线下仓储基地,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分解仓”,将引领“互联网+流通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