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茶时,万众瞩目的春茶又来了,关于新茶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几乎掩盖了普洱茶的主流。而在庞大的普洱茶体系里,新茶其实不算什么,探究普洱茶的真谛,需要进一步深入。
大滇飞扬屡次说过,不要太过关注新茶时期的表现,新茶原料对,工艺对,大体上就是不错的茶,但也不会惊艳到哪里去。普洱茶真正的价值在于后发酵,在于转化的魅力。新茶阶段,有意为之,有惊艳表现的茶往往是陷阱。从这个角度来说,过了入门级的茶友应该把眼光放到另一个层面来。
大滇飞扬把普洱茶行业分为几个层面:
表面层:新茶,古树,拼配;
中间层:中期茶,熟茶;
核心层:老茶。
在表面层的消费者估计都上千万了 ,但能够深入探究中间层的茶友,可能只有百万级,到核心层的茶友可能只有万级。
从普洱茶厂家来说,也是如此,90%以上的竞争都在表层,各种新品牌制茶历史不过2-3年,却都是市场最高调,各种升值神话层出不穷。而在中间层和核心层,真正能拿出有说服力产品的厂家非常少。
作为一个八年的品牌,大滇号正进入中间层,七年时间,我们构建的新茶体系、纯料茶体系已经周全,有茶友称为最纯最全,原料覆盖了版纳、临沧、普洱三大主流茶区,对这些茶的观察和研究持续了七年。没有实际制茶就没有发言权,大滇七年亲历茶山的制茶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茶方面可以说基本完成积累。
学习普洱,最关键是一手可靠的产品,自己制作的茶品进入7-8年,我们正在研究中期茶转化的规律。如果是第三方的产品,原料信息有误的话,也许会导致结论错误。而随着大滇号更多的产品进入中期茶,我们有望在未来五年通过中期茶的转化研究,积累出更加丰富的经验,从而提升新茶的制茶水平。
道听途说,是最可怕的学茶方法。不怕走得慢,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健。大滇坚持了七年,不去玩中期茶和老茶,因为,我自认没有资格。买来的许多老茶,原料是不准确的,年份是不准确的,如果我给出一些结论的话,那一定是误导茶友。
进入中间层,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的着眼点将更关注实际转化效果更明显口感更好的茶,而远离炒作过分的茶,我们将用实际的茶品来验证纯料和拼配之优劣,我们也将有现实的茶品来区分大树、乔木、台地到底应该给予怎样的价值定位,从而给予茶友更准确的指导。
我们可能慢慢能够解决如下猜想:
一、所有的生茶最后转化都是趋同?这样的话,只要简单区分生茶和熟茶就可以了,无需再谈茶区,大树小树?
二、同一个茶区的茶,无论大树小树最后转化出来成品效果都差不多。
三、春茶、秋茶经过较长时间的转化,差别微乎其微。
四、某些茶区的茶,转化出来效果欠佳。
很多问题,不是简单的YES 或者NO的问题,我期待可以定量化。例如:
班章的古树茶和乔木茶转化后口感的确不同,但乔木茶(小树茶、生态茶)相当于80%的口感,那么,比起新茶十倍的差价来说,乔木茶值得推荐。而同理,古树茶的价格应该是乔木茶的2倍就是极限。对于高档茶来说,口感提升20%,价格增加啊一倍很正常。
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能够精确得出合理比例,那么,理性制茶才有了依据,从而让大滇号的老茶更具性价比优势。在新茶阶段,大致上认真制茶,茶商的成本都不会差太多,基本趋同,但定价策略不同,是每个品牌自己的价值观。不在新茶阶段赚钱,立足长远,是大滇号基本的思路。新茶用于推广市场,中期茶让大家认知大滇茶的价值,老茶充分体现大滇的品质,这是我决定用20年时间完成的品牌蜕变之路。
其实,未来的辉煌,源于今天默默制茶。制茶之路漫漫,大滇号与滇粉一起学茶,走在实践的路上,并用茶品、文字来记录我们每一天走过的历程,为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奉上一份原始资料,完成普洱越陈越香的全过程,同时,也将走完我的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