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倒是一点都不怕上火,今年一连串的大动作,从“黑凉茶”、“1828罐”,到“延长10%的寿命”,这两天又宣布要在四年内开出3000家门店。
(一)王老吉和星巴克,并没有什么不同
看到王老吉要开凉茶饮品店这一消息的时候,作为在茶行业混吃喝的我来说,第一个反应是,茶行业又将被削去一大块蛋糕,市场日趋一日的变小。然而细想,又觉得并没有那么可怕。
前有星巴克teavana对中国茶饮的尝试失败案例,虽然说咖啡和王老吉所谓“时尚中药”看起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但既然要开“饮品店”,那么在所对应的点上,就难免避开前人的脚印和暗礁。
(二)茶行业早就断了的一条腿
首先说,为什么茶行业的市场一年一年的被蚕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茶行业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行业,甚至消失。
从咖啡进入中国市场,星巴克在中国的饮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开始,在人群的年龄细分领域,新新生命和精英阶层就逐步被星巴克圈养,这批人养成咖啡的消费习惯和场景之后,甚至终生不会改变,一代又一代的新白领阶层不断涌入,这也促进了咖啡文化在中国广袤空间里的自由发展。
而茶馆,因为消费群体的断层,几乎一度被扼杀在浓艳弥漫、棋牌声响的街头巷尾。这是自鸦片战争和国外相继出现茶叶种植和加工之后,国内茶行业断掉的第一条大腿。
(三)中立的青少年群体被拐走
后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跟随国内商超连锁的快速发展,跟着炸鸡和披萨浇灌在祖国未成年人的身心里,并陪伴他们成长,加上国内传统思想认为未成年人不宜喝茶,家长们的可以控制未成年学生群体饮茶,以可乐为先锋,各种饮料齐上阵,快速占据了青少年市场。一度小学生谈恋爱,以为异性购买瓶装饮料作为试探性标志举动。
青少年饮茶群体原本不大,这段事件看起来对茶行业影响并不大,但谁能料到,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奔小康的新一代年轻人,口味发生了巨大变化,巨头公司不得不带头更新产品,扩大产品系列和布局,茶叶提取和萃取饮料逐渐成为饮料行业的一支中坚队伍。原本,我们以为是茶行业冲击了饮料行业市场。谁知道被萃取的茶叶成为茶产业中的第一个叛徒,带领着青少年瓶装饮料饮用群体越走越远。
(四)高逼格隔离
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为代表的冰红茶,后来逐渐丰富的茉莉绿茶、乌龙茶等,在短时间内虽然成为新新人类的饮用时尚,但长远来看,并未引导年轻人对传统茶行业提起更大的兴趣,反而因为年轻人即便不对传统文化持有逆反心理,大家也习惯了所有跟茶沾个边的饮品,都成为逼格的一部分。
在港台人带动的茶的“文化”和“艺”、“道”之风,让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年轻人因为缺少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沿袭了一种“暴发户”和“土豪”的心态,以为喝茶饮料就算高贵了。他们喝不惯的“茶”,甚至成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需要“有功夫和时间”才能去“享受的兴趣”。在马路和人群中穿梭的年青一代,都忙着工作、学习和“创业”,没有空去“学习”喝茶。
(五)街边店的虚假繁荣
很多人觉得茶文化带动了茶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于饮茶的兴趣,殊不知在这期间各行各业的汇聚和融合中,加上互联网时代内容、信息等不断的冲击,茶行业这个受“传统思想和文化”重重保护之下的产业,被“文化”这把双刃剑牢牢封在枷锁之中,阻碍了发展。
港台人带来的不只有茶的“艺和道”,还有奶茶。奶茶这十年的发展每个人都几乎看的清楚,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形势几乎被一致看好。封闭的行业老专家和教授们在茶行业的重重屏障中,用患者白内障的眼睛在PM2.5的雾霾中,感觉看到了茶行业的生机和希望。
可是有没有哪个细算过一杯奶茶中,茶叶的数量占比和成本占比分别是多少?又有没有想过这些喝街边奶茶的群体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一杯奶茶中茶叶的成本不会超过5%,行业中低于3%的占据八成以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小门店根本不放茶叶只放香精的黑幕我们今天不计在内。
喝街边奶茶的群体,来自被可乐和各种瓶装饮料喂养大的青少年和新白领群体,这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星巴克”们俘虏,他们的口味习惯,加上“茶文化”对青少年思维的阻碍,很大的一种可能就是,当他们有需要坐下来去选一杯饮料的时候,不会选择茶叶。
(六)断去双臂!
在未来,已经形成了大半生的习惯会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呢?我们知道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选择QQ作为和大人们使用的微信相区别,作为一种自我天地维护的方式,可能在参加工作后,会因为和老一辈八零后七零后的工作原因,选择微信作为主要工具,替代QQ的使用频率。吃了半生牛羊猪肉的人,也可能在年纪大了后突然改为吃素——养生和信仰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茶叶呢?有没有一个选择的必要理由呢?如果万一他的圈子在四十岁之前都没有饮用茶的习惯呢?他又以什么理由进入和习惯?
“茶文化”和奶茶店“喜茶”们因为对年轻人市场的畸形培育,可能最终将使茶行业在十几二十年以后,传统茶饮的认可和饮用范围更加小,他们实际上是茶行业伸出双手将自己最大和最具时间价值的消费群体用力推向了反方向。这两条没用的手臂,算是断掉了。
说到这里,茶行业已经断掉了一条腿和两个胳膊。
(七)茶圣陆羽的坚持和因果
我们来看这即将截肢的最后一条腿。
茶圣陆羽在大唐盛世给后世留下了《茶经》,这一部书使茶叶沿着一条标准牢固的主线,以茶叶产品为中心,文化为辅助,走了一千两百多年。在知识发展和探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唐朝,历史资料和医学研究同样很多,但陆羽一定是做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斗争之后,才强忍着没有在《茶经》中去着重讲茶的功效和养生功能。因为他知道,如果那样,茶叶必将使人们去和中医学和中草药做对比,结果或者是茶叶归入药类,成为千万中草药中对症验方的小小一员;或者是因为茶的药用功能被释然验证,而众多草药中可以很容易的寻找药物作为替代,甚至更加具有针对性。那么茶叶将被边缘化,最终被淘汰。
在有着几千年药食同源文化的中国,淘汰掉一种功效不明显,可替代性大,获取不方便的药物,实在是平常的很。在很长一段交通不方便的历史上,茶叶如果作为药物,在流通过程中必将被同行和外行在产品中作假,在概念上偷换。
(八)潘多拉魔盒
然而今天,茶叶的保健效果被大肆宣传,如同从潘多拉盒子中放出来的魔鬼,茶行业或许在陆羽著作《茶经》的良苦用心和正确维持了一千两百年以后,成为第一个濒临灭绝的农产品。
很明显,在今天,已经有众多的中草药单方和复方涌出,加上中医药行业近十几年来的不景气,很多中药作为饮片被售出,茶叶跻身其中,所占据的位置已经越来越小。大家惊呼的虫草、石斛、金钱柳、枸杞,甚至玛咖、柳兰叶等舶来品已经逐渐的圈起更多新老群体。
很明显,传统茶产业的最后一条腿,也已经断了。茶行业已经成了一个具有七窍,会说会看会听会想而毫无行动能力、没有双腿和双脚的残废。
(九)茶行业的最终结局
这个产业所面临的结局,就是像保护动物那样,被重点保护起来,被一小部分人饮用。在几百年以后,子孙后代们可能只能在想象和影像资料中,理解传统的“饮茶”和“茶叶”长什么样子?
大家也不必各自在自己的区域中保护自己的“公共品牌”了,也不必保护各种“工艺传承”人或者工艺了,因为即便你们不是这样的自我封闭,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公共品牌”和“工艺大师”都将被放进“历史博物馆”,在时间历史上折戟沉沙。
你们不是历史的罪人,只是误解了茶圣的意思。你们没有毁灭茶产业,只是将一个产品一个文化推动到各行各业,使一片叶子融入大家庭,把祖先一代代辛苦造就的一个行业,搞没了。在360行中,有药材行,有饮料行,有教育培训行。只是没有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