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朝后1800余年岁月之中,云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至秦代修缮“五尺道”,象征性的往云南派官“置吏”,云南才堪堪纳入中央皇权的版图,云南“百濮之国”的称号便由此而来。不过话虽如此,无论皇权如何更替,云南在经济上始终未得到重视,这也使得云南茶叶在中国历史上绽放光彩的时间,整整晚了几千年之久。
从周朝“濮人种茶”,再到唐朝南诏国“银生城界诸山(现普洱市境内)”产茶,最后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用“普茶”一词首次形容云南茶叶。明末清初,普洱茶在茶界初露峥嵘,刚崭露头角便享有“贡茶”的地位。末代皇帝溥仪便对作家老舍说过:“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
普洱茶经历了清朝的荣耀巅峰之后,随着近代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战乱动荡再次跌落谷底,经数代茶人先贤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如今再次占据茶界中一席之地。期间勐海茶厂在普洱茶发展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推手之一,为普洱茶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不过,本次微享会着重介绍的并非勐海茶厂,而是勐海茶厂的当家花旦--普洱茶生茶标杆“7542”。
一、生茶标杆“7542”唛号渊源
以普洱茶之形态而论,普洱茶最早的“团”形态源于明朝太祖朱元璋一道“摆造龙凤团茶”的圣旨。到了清朝,普洱茶成为“贡茶”,便有了鼎鼎有名的“女儿茶”与“人头贡饼”,并渐渐衍生了“饼”“砖”“沱”三个形态,到了近代又以“饼”形为主,渐而完成了“团茶”到“圆”茶之间的过渡。
截止上世纪60年代,“圆茶”又经历了“号级茶”“印级茶”两个时期,正式进入“七子饼”时代,也开启了“唛号”的辉煌之旅。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以中茶、大益、下关沱茶等为代表的普洱茶品牌已然得到国外茶人的认可,外贸出口量急剧高涨。
彼时需要对茶品进行区分与规范,实现普洱茶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唛号”便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1973年已启用唛号,并于1976年正式得到规范。
饼茶唛号用4位数表示,前两位为该款茶品配方研制成功的年份,第三位为拼配原料中主要毛茶原料的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如“7542”便可解释为:1975年研制而成的配方,用4级茶青为主要拼配原料,由勐海茶厂生产的云南普洱茶。
除了常见的四个数字作为“唛号”的“茶叶编码”,也有五个数字的产品“唛号”。如“79562”,区别在于第三、四位数代表茶青等级,“56”说的便是以5、6级茶青为主要拼配茶料。
其实最具权威的茶厂编号由中国茶叶总公司而制定,即:昆明茶厂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茶厂为4。这是根据茶厂的质量表现而划分的编号,后来很多新兴的茶厂纷纷给自己制定编号,使得普洱茶的“唛号”的解释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议,茶厂编号存在的意义也越来越小。
二、生茶标杆“7542”等级标准
自1973年“唛号”诞生以来,茶企便根据茶青等级将普洱茶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销往海外、内地、边区。“7432”生茶、“7452”熟茶便以第一批唛号产品的身份在市场正式亮相,也是“甲级圆茶”中的两款经典之作。
而“乙级圆茶”的代表则是在业内声名赫赫,便是一直被誉为生、熟茶的标杆之作的“7542”生茶、“7572”熟茶。谈及至此,笔者顺便在此提及一下“丙级圆茶”的代表作:7582青饼(8582定制茶)、7592熟饼。
在普洱茶行业内,不乏“‘75×2’系列的茶品都是1975年之后生产”等话语,其实根据当初普洱茶企出口账簿、勐海茶厂相关文献来看,在文革期间并没有生产类似“7572”的相关记载。因此,有部分资深茶人认为,市面上流通的“‘75×2’系列茶品应该为80年代之后生产。
三、生茶标杆“7542”的“身外化身”
自普洱茶“7542”问世以来,曾出现过很多“身外化身”,此类“身外化身”很多在普洱茶界鼎鼎有名,往往代表了某个时期的经典。
“73青饼”
早些时期,有业内人士认为“73青饼”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不过后来经证实真实生产时间为80年代初。关于名上却有两种说法,最开始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说的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产的老生茶多来自台湾,所谓“73”指的是民国73年,也就是公历1984年。
不过,“73青饼”的命名人、台北钰壶轩主人黄瑟琴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之所以把这款茶品命名为73青饼,是因为黄先生之前在香港的义安茶行买过许多的73厚砖,73厚砖在市场上受到了许多茶友的欢迎,顺市场之势就把手中的这款茶品命名为73青饼。
“88青饼”
“88青饼”并非像其字面意义一样产自1988年,业界人士认为,该品多指是在1989年-1992年之间生产的“7542”普洱生茶。传闻“88青饼”刚出世时并不受茶人追捧,再加上当初普洱茶市场低迷而滞销,这批茶品一直存放在温湿度较湿仓较低温干燥的仓储环境下,陈化后品质更为出众,几经转手后一时在茶界声名鹊起。
“94事业青”
“94事业青”是1994年勐海茶厂生产的唛号7542普洱生茶,简称“94青”。是继“88青饼”之后的勐海茶厂较为出名的“7542”,传闻因为包装纸上的文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中的茶“叶”字错版为事业的“业”,因此被称为94事业青。
“96紫大益”
“96紫大益”是1996年生产的“7542”普洱生茶,据说是勐海茶厂第一款使用“大益”商标出品的普洱生饼茶。外包装棉纸上的字体、图案均用紫色印刷,而内飞则保持着红色标识。而这种紫色又酷似玫瑰紫,因此被称为“96紫大益”。
2001年之后生产的“紫大益”,均以紫色外包装为主色调,唯一的区别便是“96紫大益”的内飞为红色,为外紫内红。因此,凡是外紫内红不相符的“紫大益”,便不可能是“96紫大益”。由于“96紫大益”是第一款“紫大益”,因此又称其为“96玫瑰大益”。
“97水蓝印”
“97水蓝印”指勐海茶厂90年代末生产的7542普洱生茶,用棉薄纸做包装,因其中间的“茶”字颜色特殊的水蓝色,因此被称为“水蓝印”青饼。由于“97水蓝印”口感品质皆较为出色,而被不少茶人认为是“88青”之后的“接班茶”。
对于“97水蓝印”,笔者也是近期到普洱茶收藏爱好者高飞家里专访,才得以一睹真容。
“无R红大益”
R是REGISTER的缩写,指“注册商标”之意。圆圈R是“注册商标”的一种标记,特指商标注册成功。“无R红大益”是2000年左右生产的普洱生茶,“无R7542”又有“YSE”和“TSE”两种,YSE是省公司内票,TSE是责任公司内票。
这个时期大益茶包装纸上出现了全红色印刷的“大”字,“大”字包裹着无色“益”字,又因为这批茶漏印了商标证明“R”字母,因此便有了无R标记的印刷版面,“无R红大益”的称呼也是由此而来。
“大益501”(白布条)
501是大益“7542”的批号,也是勐海茶厂改制后的第一批唛号为“7542”的茶品,特指2005年勐海茶厂生产、第一批次的“7542”普洱生茶。据坊间传闻这批茶品用了改制之前存下来的老料,刚上市便让很多带有怀旧情结的茶友追捧。
至于“白布条”这个称谓的由来,说的是同年501批次“7542”普洱生茶,每一件的竹筐上皆系有以毛笔书写的“责任公司说明书”字样的白条,内票也显示是“有限责任公司”,而同年其他批次的“7542”内票上均为“勐海茶厂”。而这批有白条的“7542”在口感、香气各方面都优于同年其他批次的“7542”,“白布条”的称呼便由此而来。
四、大益经典1701批次“7542”普洱茶生茶品鉴
【大益1701批次“7542”普洱生茶】:
结语:今年省政府于11月28日发布了2018年“10大名茶”评选结果,经过各方角逐,大益经典“7542”普洱生茶斩获魁首。初闻这个消息,笔者并不惊讶。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年代太过久远的“7542”就算已经不具备品饮价值,但其独特历史背景下蕴含的纪念价值,却仍是收藏的不二之选。
现在省政府愈发重视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喜爱普洱茶并以其为生计的茶人也越来越多,笔者衷心希望类似“7542”这样的经典茶品能多多呈现,相信普洱茶香向世界各地,在国外不仅知道咖啡,还知道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