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饮茶者在泡茶的时候说“这款茶有野姜花香,你闻闻,野姜花香多野。这茶味道清甜很稠,你喝喝,喉咙都被粘住了。”迫使品茶者都奔野姜花香去了,即使有饮茶者连野姜花也没见过,不曾体验过野姜花的香气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得不顺着去附和野姜花香,然后还要忙着去感受喉咙是否被什么东西粘住了。
其实,这样会限制品茶者欣赏茶汤香味的范围,要是喝不出野姜花香还换来全席嘲笑,批评他喝不懂此茶。品饮者大多只好忍声吞气、囫囵吞枣结束品茶的过程。即便有些茶客品出了野姜花香,但是他认识的野姜花也会因产地品种等不同而有差异。显然香味是不同的,欣赏茶汤也会不一样,茶味也会受到折损,而且品茶者的口感、嗅觉也大都不一样。
那些真正的大拿,都是靠品味茶香辨别茶叶品质的,就要强化对香味的辨识,需要亲身多喝多比较,而且不带有任何偏见和情绪。
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故此相对容易获得各地特色茶如:普洱、寿眉、茉莉花茶、绿茶、单丛、六堡、佛手、铁观音、水仙、奇兰、铁罗汉、千里香等,这样自然形成一个允许频繁改换频道的嘴巴,身体就会从容地储藏着这些所有茶香味的信息;同一个茶不同焙火程度、同一个茶不同年份、同一个茶不同等级、同一个茶不同产地、同一个茶不同时间不同人冲泡到底都有些什么差异?香味会发生能量的转换,在大脑形成储存记忆,成为记忆系统的一部分。
饮者必须将记忆力锻炼得很强大,嗅觉味觉难学,视觉听觉易上手,因为耳朵听到及眼睛见到的都能够录制、保存、说明、传播,滋味和气味却无法做到真正记录,口能言出我们从饮食中所得到的精微感受实在不及一二。
我们必须将每一次的饮食经验记存在脑里,还要能在脑海里做各种味道的比较,就拿食物的味道来比较,甜酸苦成鲜五昧不可能排着队叫我们一个一个尝,第一口感是辣先入口、还是成先入口、辛酸呢或酸甜?这是比较调和度的差异。吃了朝天椒觉得很辣了,再吃墨西哥魔鬼椒,原来要比朝天椒更辣十倍不止,这是比较辣度高低优劣了,比较茶哪个更苦或味道更好亦如此。
这些所谓的“标准”将随着我们对味道多样化辨识以及嗅觉味觉感官产生新体悟后不断颠覆然后重建。茶泡饮者欲建立一套辨味辩香本领是非常激烈的一回事,并非拿着几本香味指南来背书就学上的,亲身多泡多饮苦练是必须,更要培养感受精微变化的能力,因为我们得凭一口二十毫升茶汤就要喝出它今生前世;抽象能力判断尤为可贵,我们的思维因此能做更深刻的香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