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喜欢上老茶的时候,一位东北的前辈就说:“老茶难懂、老茶水深”“老茶九分九假”。当时我并未当回事,玩老茶十年后,现在想起来,老先生的话是至理名言。
一、爱上老茶的理由
老茶是经过多年陈化“后发酵”达到越陈越香品质特征茶品的总称。很多茶友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黑茶、白茶、普洱茶可以陈化出老茶,其实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安茶、雅安藏茶、传统工艺乌龙茶、白茶、红茶等均可以陈化为老茶,老茶均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其中,白茶、六堡茶、安茶的老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爱上老茶因为精品老茶独有的滋味与气韵。精品老茶的香气口感独特,具有陈香、药香、木香、樟香、果香、槟榔香、可可香等新茶不具备的香气和滋味,苦涩弱而均衡,醇厚甘甜,喉韵显著。而且,老茶的茶气强烈,韵味十足,能给品饮者带来精神享受,被老茶爱好者追捧。
想一想,这十年间品鉴过的经典老茶也有不少了,还记得的有:百年台湾木栅铁观音、1960年代六堡茶梗、70年代无纸下关铁饼、文革砖、88青饼、99绿大树、1993年7542、1996年星火茶厂8582B、98年7542、99大渡岗元宝茶、99大渡岗野生茶、1980年代牛心坨、1990年代末下关黄印、20年以上陈期的母树老寿眉等等也有几十款。爱精品老茶之心日盛。
老茶价高,真茶难寻,好茶更难寻。究其原因,个人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老茶属于不可再生的、不可复制的珍惜茶品。老茶当年生产的数量就有限,经过20年以上的消耗存量更少。2.老茶的仓储时间长,以往的港仓有做仓的历史传统,港仓自然陈化的较少。2000年以后,大陆大规模兴起存茶以后,成规模仓储老茶的地点变得更多、范围更广,南仓、北仓、大马仓、台湾仓等各地仓储环境迥异,陈化出的老茶口感各异。3.茶叶在仓储过程中,仓库条件和管理水平各异,会出现同地、同茶不同味的情况出现。物以稀为贵,因此,二十年以上的精品老茶被炒成天价。
二、老茶真伪与品质判断的四个维度
谈到老茶就一定要谈到老茶真假分辨的问题。老茶难得,好的老茶更加难得。精品老茶难得是因为真茶稀少、价格不断高企,经典老茶早已成为茶界奢侈品。正是老茶稀少,大多数茶友无法见到、品鉴到真茶,才会有不良茶商制假贩假,谋求超额暴利。有多位茶界老前辈评价过市场上的老茶“99%都是假茶”,1980年代以前的老茶是假茶的重灾区。
新茶要经过二三十年以上的陈化期才能转化成老茶,仓储时间漫长,仓储管理难以全面掌握控制,因此无霉无仓味的优质老茶数量稀少。仓储良好、品饮安全又具备了果香、陈香、木香、参香等诸般美妙滋味的上品老茶尤为难得。
老茶假货多。怎样判断老茶的真伪和品质呢?老杨的个人经验是通过口感维度、外观维度、包装维度、传承维度来综合分辨一款茶是否是精品老茶。
(一)口感维度
好的老茶要有好的口感,转化过度、转化不足的老茶都不能称为精品老茶,其价值自然无法与精品老茶相比。精品老茶一定是没有仓味、霉味、异味,香气纯正,口感醇厚饱满,有茶香,有茶味,经久耐泡,陈香陈韵十足,是充分体现出老茶香气、口感典型特征的真品老茶。
针对于那些香气驳杂、霉味刺鼻,茶汤中明显有异味、杂味的茶品,无论无包装怎么样、售价怎样、是否是大师出售,都不建议茶友们购买。
采用非茶物质加工过的老茶,即“药水茶”,坚决不能碰。我们很难知道这些“药水茶”到底是采用哪些化学物质进行处理,食品安全性无法保证。采用各种药水炮制“老茶”,其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加速新茶转化,使新茶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出与老茶相似的汤色与口感,例如:早期采用高锰酸钾水喷淋做旧的方法。二是掩盖老茶中不良的气味和滋味,即杂味异味;为老茶中添加香气与滋味,甚至甜度和清凉感。精品老茶本身就具有浓郁的香气与上佳的口感,无需添加其他非茶物质来画蛇添足。(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陈皮普洱等再加工茶的独特保健作用和口感。)曾经品饮一次具有佛手柑香气和清凉感的真品老生茶,回甘很快,但是老茶本有的香气和滋味已被被掩盖,我们很难判断其本身茶品的品质高低。这类茶被某位知名茶人宣传为“来自台湾的秘法制茶工艺”。老杨和资深老茶爱好者、知名老茶茶商等进行过专门交流,大家都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破坏了老茶本身应有的价值。
(二)外观维度
老茶的外观维度包括干茶和冲泡之后的叶底两个方面。干茶外观可以判断茶叶的茶叶等级、转化程度、是否受潮发霉等。叶底则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茶叶等级、转化程度、真伪等。
真正的精品老茶干茶外观首先就要干净,表面清洁干燥,条索清晰,无霉斑,无不明菌斑,无杂味异味,香气纯正,一些优质老茶表面会产生一层“白霜”。仓储良好的老茶包装纸干净,纸质因常年仓储会出现自然变黄、变脆等老化现象,一些老茶的包装纸上还会留有虫蛀的痕迹。但是,仓储良好的老茶表面一定不会留有做仓或受潮而产生的“水迹”,老茶表面和内里一定不会有各类活体昆虫。陈年饼茶、砖茶因常年陈化的原因,大部分茶叶会变松,容易撬开。
叶底是判断老茶真假的一个重要因素。老茶叶底应体现出相应年份、仓储地域、存储环境等仓储因素造就的陈化程度。精品老茶的叶底普遍具有:转化适度、条索清晰、色泽相对一致、活性强等特征。过度转化或转化严重不足的老茶,我们在鉴别时一定要多在心中画个问号,多方面仔细求证,不放过一丝疑问。
使用强光手电照射叶底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老茶的叶底。在老杨玩老茶的十余年时间里,发现强光下观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普洱茶老生茶的叶底普遍带有绿色,活性很强;仓储越好的普洱茶老茶的叶底活性越强。
通过观察叶底,我曾多次发现各类假冒老茶。2015年在苏州的茶城,作为知名茶人的某店主曾经很慎重的请我喝了一款天价老茶的尾水。店主说,这款老茶是云南某茶叶大师自藏的“80年代”生普,极其稀少,口感绝佳。喝第一口尾水,我就发现该款老茶的口感不正,像老生茶,又有些像熟茶,并且还有杂味。于是用随身携带的手电观察叶底发现,叶底一半青绿、一半红褐,转化程度不一致,明显是采用部分老生茶拼配一部分熟茶造假冒充的老茶。
还有一次,在沈阳某个朋友家中品饮了一款20年陈期的“老生茶”。口感与20年陈期的广仓的老生茶很像,但是叶底叶片很大、色泽红褐,口感中又带有一定的熟茶口感,通过叶底判断则为老熟茶冒充的老生茶。
另外,老茶的叶底中不应出现不符合当时历史特征的物品。“百年亿兆丰号”是前些年炒的很火的一款百年老普洱。2015年在苏州山塘街某茶馆中,就曾遇到并喝过一块拍卖而来的“易兆丰”茶砖。口感姑且不提,我在干茶中发现一条蓝色的玻璃丝袋子中纤维,这条纤维明显不是清朝末年能够出现的化工产品。这是一款穿越了的“老茶”,明显是仿制的假老茶。
(三)包装维度
老茶的包装是鉴别老茶真伪的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据老杨所知,目前老茶的玩家、茶商在判断老茶年份、真假时,多通过查阅各类老茶图鉴,对比手中老茶的包装形制、包装规格、大票、包装纸、内飞等与包装相关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各类老茶的图鉴、图谱,又被老茶爱好者、研究者、茶商们称为“剑谱”。老茶的图鉴、图谱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但是各位茶友请注意,目前出版的各类老茶图鉴、图谱等工具书,编辑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图鉴中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在鉴定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迷信于各类老茶工具书,最好将对照图谱和品饮等方法综合使用,多方求证,到达能够相对准确判断老茶年代和真伪的目的。
包装纸张的材质、印刷方式、版别、纸内的荧光剂含量、纸张的老旧程度等因素均可以作为老茶年代、真伪的判断依据。这些方法相对专业、难懂,以后老杨会撰写专门的文章向各位茶友介绍。
(四)传承维度
老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老茶存储、流通的时间至少在20年以上,并且可能多次易主,因而具备古董文玩的一部分属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古玩行“鉴宝”方法通过传承来鉴别真假。
一些古玩传世精品可以做到“传承有序”,通过有序可靠的传承历史来判断古玩的真假。真正的精品老茶由于年代不太久远,最长的只有百年左右,正宗老茶是可以做到传承有序的。因此,在老茶年代与真伪的判断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考证老茶流通和仓储的过程来判断老茶的真伪。目前上,拍卖高价成交的知名、经典的老茶一定是“传承有序”的老茶。讲不清楚来源的老茶,我们在鉴别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仔细鉴别。
我总结的老茶辨别真假的“四个维度”,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造假冒老茶的成本低廉,能够谋取暴利,因此老茶是茶叶造假的重灾区。在暴利的驱使下,造假者的造假技术不断升级,目前超A老茶的仿真度很高,专业人士也不容易分辨。因此在采用“四维度”鉴定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较,不仅要做到单个维度符合老茶的特征,整体考量也要无懈可击。
老茶难辨在于难辨人心。老茶的真假鉴别就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品鉴,大胆怀疑,谨慎求证,不留疑惑”的去伪纯真过程。将这篇文章奉献茶友们是希望,我个人的经验能帮助茶友们更好的甄别老茶,选到优质老茶,享受老茶给我们带来的岁月转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