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工艺之摊晾
普洱鲜叶为什么要进行摊晾?
摊晾过程中的水分散发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带有生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水分沿着叶脉扩散,经由叶缘的水孔与叶面的气孔(大部分在叶底)蒸发。
这与直接晒干是不同的,鲜叶必须在这样继续保持生机的状态之下,让鲜叶内的酶带动各种成分的氧化,如此茶叶的色、香、味才得以形成。
图片
一般来说,刚采下的茶树鲜叶含水量在73-78%之间,细胞组织呈紧张状态,叶质硬脆,在这种情况下不便进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叶外形,茶汁在揉捻时极易流失,不利后续内含物质转化的正常进行。
摊晾就是利用鲜叶水分减少这一过程,促使茶叶外形与内含物产生缓慢而又有序的变化,从而为逐步形成了各茶类特有品质打下基础。
有效的摊晾可使茶叶的青草气消失而产生清香或花果香,滋味上变醇而不苦涩,因为茶多酚氧化一部分,氨基酸增多,酚氨比降低,所以茶叶滋味就比较鲜爽醇和,外形上叶子变得柔软,由鲜绿变成暗绿。
同样,摊晾程度的不同,对后续工序和制茶品质关系较大。
摊晾程度的影响
摊晾不足时,摊晾叶含水量高,可塑性差,揉捻时容易断碎,甚至茶汁流失。制成干茶条索短碎,片末多,香低味淡,且带有青涩味,汤色浑浊,叶底花青。
摊晾过度时,摊晾叶含水量少,叶子干硬,粘性小,揉捻时难以成条,且碎末茶增多。这样制成的干茶条索松抛,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泽灰枯不显毫,汤色叶底偏暗。
萎凋和摊晾的区别
在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摊晾”是一贯被当做普洱茶的初制工艺来宣扬的。但其实“摊晾”和“萎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混淆这两者,对普洱茶的后续制作有质的影响,特别是对需要长期储存的普洱茶影响更为突出。
我们来看看国标中是如何定义普洱茶毛茶加工工艺流程的。
晒青毛茶:
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
其中没有“萎凋”工艺在内。
那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普洱茶制茶过程中的鲜叶处理。
鲜叶采摘下来后并没有马上“死”,在一定时间内生命还在继续。光合作用因为水分、养分的减少逐步减弱。但呼吸作用继续进行,水分开始均匀地分散到叶片和叶梗的各个部分。
这个阶段,时间不长(地域和品种等不同条件使这个时间有很大差异),经常会被忽视的就是这里产生了一个“点”--摊青和萎凋的界限。区分“点”的前和后,也就是区分是“摊放”还是“萎凋”了。
这决定了我们所制茶叶走向何方。
到“点”直接杀青——走向绿茶、黄茶、黑茶;
到“点”继续萎凋——走向乌龙、白茶、红茶。
判断这个“点”的条件是——鲜叶是否仅只是单一的物理方面失水,而化学变化并未开始。相比起摊放,萎凋有着非单一的物理变化,鲜叶内含物质开始有了化学反应。
有经验的制茶者能够简单的从外观方面看出端倪,摊晾到点的鲜叶舒展有活力,有光泽,软硬适中。而萎凋叶面相互摩擦没有响声、光泽丧失、暗绿、捏一把不会快速弹开。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实则有多重要,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