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朝代更替中的中国饮茶方式

饮茶方式是根据茶叶加工方法的改变而变化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茶叶制品,就产生不同的煮泡和饮用方法。
 
饮茶演变的七个阶段:
神农时期的“鲜叶咀嚼”→商周时期的“干叶煮饮”→三国时期的“饼茶调饮”→唐代的“三沸煮饮”→宋代的“研末点茶”→明代的“全叶冲泡”→近代的茶艺多元化。
 
不同时期的典型饮茶法
1.三国时期的调饮煮法 
这时的茶叶粗老,加工粗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饼茶,所以采用调饮煮茶法。魏·张揖在《广雅》中记载: “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碎置于瓷器中,以汤复之,用葱、姜、橘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2.唐代的三沸煮饮法 
到了唐代,饼茶加工已经成熟,饮茶也形成三沸煮饮法。陆羽《茶经》中载:“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有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唐代的煮饮法概括起来有六道工序:
(1)烤茶:在煮茶以前,先把茶饼烤黄变软,用纸包好,防止香气跑掉。
(2)碎茶:将烤好的茶冷却,用茶碾碾碎。
(3)煮水沸:看到锅中有鱼眼出现,微微有声,这就是一沸, 这时放点盐调味。
(4)煮水二沸:看到锅缘边如涌泉连珠,这就是二沸,二沸时从中取出一瓢水。
(5)搅汤放茶:二沸水出一瓢后,用竹夹环激汤心,把茶放入漩涡中。
(6)三沸加水止沸:茶末放入锅中后很快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这时把二沸时取出的水倒入锅中止沸,这时茶已煮好,以碗分饮。
 
3.宋代的研末点茶 
到了宋代,制茶工艺已是非常精细,制出的龙团凤饼都是用很嫩的芽叶做成的,并且在加工中经过榨汁、研茶、过黄等工序,茶已很容易泡出味道,因此不需要用锅煮,改为点茶。宋·蔡襄在《茶录》中是这样写:“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
宋代的“点茶”传到日本后形成日本的抹茶道,一直保留到现在。
 
4.明代的全叶冲泡 
明代是我国茶叶“创新采制”成“千古饮茶之宗”的改革时代。在加工上有很大进步,六大茶类基本形成。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朱元璋下诏改团茶为散茶,从而使蒸青、炒青散茶有很大发展。因此,饮用方法也变成泡茶法,这就组成我国饮茶史上的“唐煮”“宋点”“明泡”三大饮茶法。
明代全叶冲泡饮茶法非常简单,抓一撮散茶放在壶中或杯中,沸水一冲即可饮用,所以明代的泡茶法也叫“撮茶法”。明·张源在《茶录》中有较详细的描写:“今时制茶,不假箩磨,全具之体。”“先注入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投茶有序,勿失时宜,先茶后汤,日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日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明代的泡茶法主要分三道工序:
(1)温壶烫盏:在泡茶前先将壶、杯用开水烫过祛荡冷气。
(2)投茶:投茶分上、中、下三种投法,要看时令选择投茶方法。
(3)分茶品饮:投茶后加盖少许时间即可分杯品饮。
 
5.近代的茶艺多元化 
制茶发展到近代,有六大茶类几千个品种,特别是名茶,要求有较高的泡茶技艺。可以说现在是泡茶多艺的时代。不仅讲究泡出一杯(壶)好茶,而且还要泡茶艺术化。由简单的“撮茶法”形成了50多种泡茶技艺,如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各种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还有不同民族的泡茶技艺、不同人群的泡茶技艺,如禅茶、文仕茶、格格茶等不同茶艺。为适应新的泡茶要求,国家制定了茶艺师的五个等级考核标准,培养泡茶技术人才。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1-2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