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文化

“谁有火炉,有上千的茶烟和香草,但采竹的草却崎岖不平,萧翁吹松柏,山阶如梭,水从庙门流过,掀起层层波涛……”不由感慨,好歌需人品,好茶需人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喝茶,据说开始于神农时代,4700多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中国各民族还有民用茶代礼的习俗。我们的茶文化是中国制造和饮茶的文化。在古代中国,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深刻的茶文化,它不仅包含着物质文化的层面,而且包含着深厚的精神文明。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那时起,茶的精神渗透到了宫廷和社会,深入到中国诗歌、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千百年来,中国不仅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而且还积累了大量的茶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种植茶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只是茶文化形成的先决条件,还必须有文人参与和文化内涵如陆羽、皎然,对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十分重视,对饮茶、饮茶和煮茶的艺术也十分重视,与儒、道、佛的哲学思想相融合,逐渐使人进入自己的精神领域。其中,部分文人雅士在饮茶时,也写出了大量的茶诗,仅《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还有四百多首,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茶,成就了中国茶坛的辉煌。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从而道通天下。
随着茶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伴侣,饮茶的境界也进一步升华,进而形成了茶文化。而在中国也只有茶这种植物,与高深莫测的“道”连在了一起,周身弥漫着平和虚静的道气。
 
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而一枚茶叶采摘下来,需经过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处理后,方能成为可供人们冲泡的茶叶。于此意义来看,茶的生命无异于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获新生。
上品茶叶味醇韵雅,然必生于艰难之境。《茶经》载录:”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一个人品茗久了,自然能品出茶中丰富的况味,从茶叶质地到沏茶温度、水质,到浸泡时间,都攸关泡出的茶香味。一般而言,若以温水来沏茶,茶叶只是僵硬地浮在水上,闻不到它散逸的清香。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在一次又一次的冲沏下,茶叶不停翻滚沉浮,不断舒展,终于如云霞般绽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润,或如夏日般的奔放,或如秋风般醇厚,或如冬雪般沁人的阵阵幽香。四时之茶韵,永远令人回味无穷!
这正如同我们的人生,不经风雨磨砺的生活,就像温水沏的茶,只是一味地悬浮在生活表面,永远无法领略到生活的真味。而那些饱经沧桑、在苦乐年华中翻滚沉浮,却始终努力绽放自我的人,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终将散发出生命的脉脉清香。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2-0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