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剖析紫砂壶市场
  
 
     紫砂文化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现早已成为炙手可热、价格不断攀升的收藏门类,一直在收藏市场中高价流通,从不缺拥趸。
 
     正是因为紫砂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稀缺性,消费者和收藏家对紫砂壶的追捧不断加温。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销售的紫砂壶却是鱼龙混杂,有的泥料掺假,有的冒充名家壶,有的价格虚高,不懂行的消费者想要购买到一把物有所值的紫砂壶,难度还真不小。
 
    【乱象一:在泥料方面掺假】
 
     市场上紫砂壶的价格低至几十元一把,高至几十万,这中间的价格差异如此巨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据《今晚报》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同为“紫砂壶”,而价格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主要是个别商家以浙江、安徽的泥料偷换宜兴泥料的概念所致。虽然都称为紫砂,但不同地方的泥料品质大相径庭。浙江、安徽泥料制成的紫砂壶,透气性相对较差,价格也就几十元至两三百元,茶泡在里面2至3天就会变质。而宜兴紫砂壶透气性非常好,茶泡在里面一周都不会变质。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会员罗盛英介绍,泥料是检测一把好壶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泥料的不同也会形成紫砂壶价格差异巨大。“纯天然原矿的泥料会比化学合成的好很多。选择可靠机构或受过检验认证的泥料所制造的壶会比较可信,或者认识一些工艺师也能少走不少弯路。”她介绍,泥料上一般人比较难从肉眼来判断好坏,因此入门者最好多咨询多比较,找到业内人士进行鉴定。从种类上来说,像底槽清泥等一些相对稀少的品种,以及一些工艺师以前收下来经过时间沉淀之后的老泥做的紫砂壶会更好。
 
     宜兴当地紫砂壶专家介绍,紫砂壶的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泥料品质优劣、制作者名气大小、制作工艺高低这三大方面。而目前市场上,价格特别低的紫砂壶,很可能并非是出自宜兴当地的泥料,甚至是一些经过染色、造假的泥料,这样的泥料非但不值钱,而且很可能对长期使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乱象二:价格水分很大】
 
     通过走访市场,我们发现,不少小商贩、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所销售的紫砂壶都存在着程度大小不一的价格虚高现象。例如,在某茶叶城里,一把泥料很普通的半手工紫砂壶,其售价却标注为5000元/把。
 
     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紫砂壶价格的确存在虚高的现象,而且问题还日趋严重。这种现象不只在个别地方,在全国都可以看到。而造成虚高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有一定的物价自然上涨因素,这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是没办法控制的。其次是炒作的因素。可我们知道炒作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商业行为,但不一定合理。通过几十年的玩壶经验我发现,做好壶的人往往不炒作自己,而热衷于炒作的人,却往往难静下心来做好壶。再次就是同辈艺人之间的攀比行为。同辈兄弟有的人一把壶卖几千甚至上万元都不成问题,而有的人却只卖几百元一把,让人感到多少有点脸上无光,于是就“走门路”、“托关系”拼命把自己的壶拉高出货。另外,更重要的是,一些终端销售商,利用消费市场对紫砂壶的追捧,同时很多消费者对紫砂壶的认知还不够多,就以普通壶来忽悠消费者,并卖出高价钱。最终的受害者就是消费者。
 
     在众多买壶的消费者中,真正了解紫砂壶的人是少之又少。消费者“入行”之前最好先补补课,“知己知彼”才能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不要盲目听信非专业人员的介绍。
 
    【乱象三:冒充名家名壶】
 
     在调查紫砂壶市场时,还有一个问题相对严重,那就是个别商户利用消费者对紫砂壶的认知不清,把一些仿制品拿来冒充名家名壶销售,从而赚取暴利。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媒体连续曝光宜兴紫砂壶制造者在大量使用化工泥、垃圾泥;许多名家作品名不副实,是找人代工之作。手工业制造方式,非常规的销售渠道,使整个紫砂壶界走向神秘化。在标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年代,普通大众想得到一把好的紫砂壶变得很困难。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化的紫砂壶生产趁空隙而起,靠廉价的化工原料和简单的制作方式,满足了大众对于紫砂壶的想象,事实上,从第一天起,工业化的廉价紫砂壶和传统手工制作的、满足上层社会消费的紫砂壶就是两个玩意。这在壶界早已不成为秘密,只不过两种生产方式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可是现在,二者被活生生地组合在一起。
 
     目前的行情是,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一般是十几万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一般是几万到十几万元,再往下的工艺美术师,价格由几千到上万元不等,依此类推,定价体系基本如此,可是,就是因为是个体作品,所以这种体系又极其不工整。
 
     收藏者卫江安说:“事实上,没有可能成立一个清晰的定价体系,比如说把工艺美术师这级的统一定价为多少,因为就算是同一级别,作品好坏也千差万别,各人成长空间也千差万别,所以,只能看购买者的眼力了。”再者,说不定有人根本不加入评级体系,但是也做得一手好壶。“那更是需要购买者有自己的判断体系了。”
 
作者:佚名
日期:2018-12-1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