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可分两派,标准化派(以理科男为主),个性化派(以文艺青年为主)。标准化派高举国际化大旗,走大产业路线;个性化派讲研调性,走茶文化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茶的出路是标准化还是个性化?
世界上可以没有立顿,但不能没有中国茶
这是我听王顺民老师讲的一句话,少了中国茶的多样性,世界多么无趣。
严格按标准生产茶产品,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包括肯德鸡、麦当劳。现在的90后、00后好多是不碰这些快餐食品的,不要以我们的时代来想像未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不能以工业化时代的思维来想像。
一切小众的,个性化的东西,都会有一帮人群喜欢,而且这些人借助信息工具很容易聚焦在一起,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小众的东西,在他们的群里,就是大众。
生物需要多样性,茶也如此。
大众茶,宜走标准化路线
茶作为大众饮品的层面,走标准化路线是必然的选择。标准的种植方式,标准的加工方法,标准的拼配,批量化的销售,标准的口感。成本在这里起很大的作用。在这个层面,茶与其他工业品,区别不太大。这是茶的最大的基础。以立顿为代表的茶企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也有茶企业想走这条路线,做好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高端茶,只能走个性化路线
由于高端茶,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无法批量生产。因此只能在现有的产量基础上,精加工,再附予文化含量。
高端茶的口感必须是唯一的,她只需要满足少部份人的要求,因此个性化是她的标签,是万万不可撕掉的。
在安全上,必须符合标准
茶作为一种食品,基本的安全标准必须符合。任何个性化,不能穿越安全的标准。在这里,安全标准是红线,个性化靠边。
标准化与个性化,在一起
标准化与个性化,其实只能说侧重某一方面而已。任何茶的种植生产,都有标准,个性化是在标准的基础上才可以有的。任何茶也都有个性化的部份,口感在标准上追求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个性化的需求。
中国茶的出路,标准化与个性化,一个都不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