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过观察普洱茶的外形、汤色、口感,辨别普洱茶的好坏与等级。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观,不管是茶饼、沱茶、砖茶,或其它各种外型的茶,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若一块茶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一片片茶叶形成的纹路),而显得碎与细,就是次级品制作的.第二要看茶叶显现出来的颜色,是深或浅,光泽度如何。正宗的是猪肝色,陈放五年以上的普洱茶就有这样的黑中泛红的颜色;第三看汤色。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的、发亮的,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汤发黑、发乌;第四要闻气味。清香味出不出的来,有没有回甘。陈茶则要看有没有一种特有的陈味,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若可以试泡的话,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还有以茶饼而言也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而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盖面茶"。
判定普洱茶的基本品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含添加剂;普洱茶饼的外形要平滑、整齐、厚薄匀称等。
观汤色
茶叶会因发酵程度的轻重,时间长短而呈现不同的茶水色。新的生茶品呈现出金黄色,较淡黄。
15年左右的生茶品呈蜜黄带琥珀红。
30年左右的生茶品带枣红色略有茶气轻浮水面。
50年以上之生茶品带深枣红色。茶汤表面茶气有一层轻飘飘的感觉。
茶汤要澄清鲜亮带油光,不能有混浊或沈淀物产生(备注一点:有些古董茶因年代过久,茶叶已呈钙化状,茶汤底层会有一层细细黑黑的沈淀物为正常现象,但茶汤入口一定是柔顺滑口的,不是难以接受的感觉)。以上陈期及汤色表现,当然得视陈化环境而定。
真正班禅紧茶是由1980年到1985年左右下关生产生之茶品方为纯正班禅紧茶,并非长得像香菇型的就叫班禅紧茶。
1973年~1979年生产之景谷茶砖,俗称73厚砖或73砖(与文革茶砖不同),虽然是熟茶品,但因已20余年后发酵,冲泡时水性厚滑,质甜甘醇,齿颊留香,是很特殊之茶品。
新的熟茶品,茶汤香气混杂,入口鱼腥味重且汤色水味重,呈深红色不透的感觉,茶汤混浊。若能置放于干净通风处10~20年以上的熟茶品,冲泡后茶汤味道清,入口感觉轻、顺、柔,则该茶品乃不错之陈年熟普洱,但是仍无法与生茶品相比拟。
看叶底(冲泡后的茶渣)
一、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泡水甚薄的(如枣香厚砖;但其陈化期足够,茶汤入口即化,随即两颊生津),但就是不耐泡而已。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者乃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茶汤浓郁、冲泡次数亦多。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及外来温度、湿度超过于能承受的范围内,例如被高温焙火,则叶面茸毛会掉落,入口后感觉喉头很明显锁喉。(口干舌燥)
二、叶形整碎度
当茶品购回后,记得先将近期内会冲泡之茶品,拨开通风、醒茶。一~二周后再置于陶瓷罐或紫砂罐内。叶底形状以整齐为佳,碎叶多且细杂则为次级品,但因紧压过度,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也仅能参考之用。
三、茶身弹性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叶脉突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感,则为次级品。
古董茶中之茶圣一百年宋聘号,反而因陈年近百余年,而需要适度密封(避免茶气过度陈化而转淡)
四、叶之新旧判断茶的陈化期
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生茶品之茶叶是由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份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反之若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在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五、发酵程度
在学理上,普洱茶后发酵的化学作用,就是茶叶内部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作用。氧化程度会随时间长短、轻重以及茶品紧压的关系而有所不同。生茶品氧化程度够则茶质茶汤自然甘醇顺口温和生茶品氧化发酵度够,茶质茶汤之刺激性自然苦涩。熟茶品氧化程度较轻者,气味混浊,发酵不够则茶汤杂陈。(普洱茶后发酵也有说是湿热作用或者是微生物作用引起)
熟茶品氧化后发酵度佳者,茶汤顺而水性薄,不耐冲泡,但大众皆能接受,因为刺激性已被熟化,苦涩遭熟化后又再经氧化后发酵,茶汤自然会转清、转顺。唯失去普洱茶的真性,就没有陈年生茶品新鲜自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