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鉴别 >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时看这个

唐朝的《封氏见闻记》中记载着: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茶有着根深蒂固的喜爱,古人一直把喝茶当做修身养性之道。在当今社会,茶不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养生之道,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在这快速的社会中唯一存留的一份闲适。
 
中国地大物博,茶的品种纷繁多样,特性各有不同,对于喜爱茶的人有必要了解一番。
 
我国有: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绿茶这六大系,这六大茶系分布在: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这是我国的四大茶区。
 
绿茶:
我国生产最早的茶叶就是绿茶,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用蒸汽杀青的方法来制造团茶,在宋朝出现了蒸青散茶,在明朝发明了炒青制法,一直往后炒青慢慢的便替代了蒸青。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茶汤清亮,茶香清香,有板栗、花香等清香之味,还有就是其味道的收敛性比较强。绿茶的产量非常大,产地主要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绿茶的代表成员有: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
 
红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红茶的制作需要经过:采摘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的汤色红浓,透亮,味道醇厚甘甜,冲泡红茶时还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你用白瓷杯冲泡红茶,茶杯的壁上会出现金圈。红茶属于我国的第二大茶类,代表成员有:滇红、宜兴红茶等。
 
乌龙茶:
乌龙茶也叫青茶,它属于半发酵茶,乌龙茶的特色非常鲜明,其制作方法既有绿茶的制法也有红茶的制法。乌龙茶的汤味有绿茶的清香味,也有红茶的浓鲜味,其品质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所以有人称赞其为“绿叶红镶边”。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茶的色香味也不尽相同。乌龙茶有减肥、健美的作用,日本也有乌龙茶,不过日本人称之为美容茶。乌龙茶的代表成员有: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等。
 
白茶:
乌龙茶是茶中的珍品,属于轻微发酵茶。制作白茶时不能让酶的活性遭到破坏,还不会促进氧化作用,使毫香显现。乌龙茶的茶汤汤色淡黄,汤味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清香。俗话说“三年是茶,七年是宝”白茶有消炎的作用。白茶在福建省、政和、福鼎、松溪等地方为主要产区。
 
黄茶:
黄茶为外国的特产,属于发酵茶。黄茶的制作方法与绿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黄茶有一道闷堆工序,这不仅是黄茶制作的特点还是和绿茶最根本的区别。黄茶产生的原因是在杀青揉捻后干燥不及时,使夜色变黄。黄茶的汤色金黄,茶汤味淡中带点甜,但是香气不是很明显,好的黄茶似君山银针,冲泡时会三起三落。黄茶的分类是根据芽叶的大小和嫩度,根据这两样黄茶分为:黄大茶、黄芽茶、黄小茶,代表成员有霍山黄芽、蒙顶黄芽。
 
黑茶:
黑茶的历史悠久,最早发现于明朝,一直以来黑茶的销售量都很大,黑茶的形成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经渥堆发酵变成黑色。黑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最爱的饮品,因为黑茶中加入热牛奶就会产生天然的甜味,所以一直以来深受边疆兄弟姐妹们的喜爱。黑茶可以直接冲泡来饮用,但是因为黑茶主要销往边疆地区,所以大多制成紧压茶。主要产区有: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
 
再加工茶:
 
加工茶是以,黄茶、白茶、乌龙茶、绿茶、黑茶等茶的基本原料,然后在行进加工从而形成加工茶,这其中包括果味茶、紧压茶、萃取茶和保健茶等。加工茶是六大茶类的一个重要分支,每一种加工茶都有自己的味道和功效。
 
茶叶的真伪辨别:
 
很多人初涉茗界都会买到假茶或者劣质茶,即使吃过几次亏,可能还是会上当。其实,买到好茶并不难,只需要你去掌握这些辨别好茶和坏茶的方法。
 
从三个方面判断新茶与陈茶:
一、看色泽
新茶的色泽比较新鲜,外观也比较疏松干硬,陈茶的色泽则较暗,茶叶明显紧缩。颜色方面以纯而亮为好,暗而沉为次;汤色以透而亮为优,暗而杂为劣。
 
二、辨香气
很多茶叶时间越久,茶的香气会慢慢减弱,香型也会由清香馥郁变为低闷混浊。但是乌龙茶和黑茶、普洱等,存储得当,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会越馥郁。
 
三、品滋味
新茶的滋味醇厚爽口,陈茶的滋味要淡一点。辨别差的伪劣之时,可以先抓一把茶叶闻其气味。如果茶叶有固有清香的当为真茶,如果青腥气或其它异味的则为假茶。
 
还有一个办法,抓一把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然后摊开仔细观察,色泽非常纯正而且同一的是好茶,色泽杂乱就是劣质茶。
 
通过香气你都还无法辨认,你可以冲泡之后看茶底;茶叶会因为叶片的大小、厚度、品种、季节、光照度、土壤等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差异,但是有一些特征却是茶叶所共有的,这种特性只有很少的植物才有。比如:茶树叶片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其他植物叶片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8-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