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茶泛指(从2000年到2008年间的茶品),是古树纯料兴起前的一个小高潮。这一时期茶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茶品有些混乱,主要是发酵熟茶为主;2006年以前多数茶企没有生产日期,很多茶厂都生产统一的中茶包装,茶客们的印象就是“云南七子饼”。也不能称他们为三无产品,这是普洱茶萌芽阶段要走过的路线。中期茶的硬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卫生标准的缺失和产量的巨大
这8年间市场上流通最多的就是大厂货,笔者细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大益、中茶、福海茶厂、兴海茶厂、福今、班章茶厂、永明茶厂、黎明茶厂、朗河茶厂、南涧茶厂、南荞茶厂等,大约云南有30家左右的茶厂在大批量出货。很多厂都是以熟茶为主,茶价每饼都在50元以内,生茶只是占出货量的15%左右。每家茶厂每年都有上千吨的产量,产能巨大造成了普洱茶品质的千差万别,由于部份茶厂条件简陋,生产的熟茶伴有(头发丝、编织袋、小石头等)一直是熟茶的硬伤。也是普洱茶价值和价格低迷的原因。上万吨的熟茶产量,东拼西凑的茶料,这就是熟茶很难贴上500元以上的标签的主因。越陈越香也可以适用于熟茶,只是茶企们都在打价格战,没有把做精品熟茶放在心上,故,中期老茶中的熟茶是一个粗糙的年代……,难怪有茶友反映,好的老熟茶更难买。
回望2000年到2008年之间的老茶,如果按时间算,现在也是15年的周期,按常理说有的生茶陈化应该有10年左右,熟茶也有10年左右,应该出现很多经典生茶才对,可惜市场上真正的精品老茶甚少。只是其中不泛有几款真正的
好生茶可以排上号:
以上茶号的在这10年间出现过几批经典生茶,但就数量和流通而言市场上很稀少,所以价值和价格也无从估量, 这也导致了中期老茶的价值困惑,它没有延续,有的茶厂可能做完一次就再也做不出和这次一样的品质,如果您要赋予他某些价值,似乎从这些茶号身上找不出高贵和品质的传承,没有坚持自己的独立风格和品味,没有足够深的文化韵味。
对于没有品味的好茶,我们只能说他的原料不错,仅此而已。
二、没有准确的时间记录
包装上没有日期,这就给做假者体供了便利,即便是一些经典的生茶,也没有制茶厂家、原料信息、年份时间等因素。让一些收藏客望而却步,很难让一款生茶价值倍增,因为不透明的因素太多。
对于收藏客而言,他不乎时间久远,而在乎准确的茶叶信息。包括做茶人的技艺、品德、原料、仓储、数量等。就像投资一只股票,如果它是潜力股,我们需要可靠的公司信息和财务信息。而中期老茶是盲人摸象,只有一些轮廓……
三、仓储的差异
产量巨大就会导致管理松懈,特别是台湾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的做仓茶横行,给中期老茶带来了口碑的下降,茶客对于做茶和湿仓茶避而远之。整个10年间,广东沿海一带的生茶估计会有2-5万吨的存货,有多数仓储都没有达标。
相对比近5年来的古树纯料,数量上少得可怜,一些名山茶已经消耗,不存在大量存货。
对上述3个问题,就是一把悬在中期茶头上的利剑,短期内很难有价格的上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