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关于安藤百福是如何在接连创业失败后,创建了泡面帝国,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真正吸引我的是文章中说到的这样一句话:“泡面的发明一直让日本人引以为傲,其实他的真正发明者是中国人啊,多么痛的领悟 ……”,阅读完文章,我看到大部分网友的评论也都是提到了民族的问题,虽然他是日本国籍,可是他是中国人,仍然是一个中国人发明创造奇迹的故事。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民族品牌,我们是否有好的民族品牌?
在茶叶界经常流传着一句话“中国70000多家茶企抵不上美国一家立顿”这句话流传在茶叶界,不是中国茶企的妄自菲薄,而是国民对我国茶企恨铁不成钢,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2015年茶叶生产总量较2014年增加了68.3%,但是茶叶销售量却下降了10%-20%不等。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的,我们中国同样也是茶叶消费大国。茶文化出现在两晋北朝,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直至今日,所提按理来说茶文化是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是不是在茶的领域没有理由没有可以超越立顿的民族企业?
面对严峻的形式,和国民的希冀,中国茶企现在究竟在做什么?
一、忙着对自己的品牌做无味的营销
我国有上千种的茶叶,茶叶种类众多,7万多家茶企,行业竞争激烈,所以能够在强竞争下脱颖而出是每一家茶企都想做到的,这就使得大家想破脑筋去做无味的营销,包装自己的茶叶,包装自己的品牌,来提升自己的价格,让茶叶笼罩在文化情节的炒作中,而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味道。
二、借助茶叶市场管理无序,钻法律的空子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市场,导致茶叶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弱,市场的杂乱也造成了茶叶市场不易监管的局面,所以目前的茶叶线下市场存在着漫天要价,以次充好的不良现象,并且这类现象越来越普遍,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三、不注重加强自己的企业的实力
我国的茶企虽然多,但是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我国现在大部分的茶叶都以散装形式进行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所以造成了茶企多、小、乱的局面,没有实力,无法打造民族品牌。
对于现在的线下茶企,应该要做什么才能变强变大?
答案:转型
传统茶企如何转型?
传统茶企有一部分已经转型到电商,毕竟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转型做电商是很多传统生意选择的起死回生之道。互联网销售首先免除了高额的房租和人力开支,其次传播力度也较线下销售增加了N倍,自然引得传统生意人趋之若鹜,茶行业也无可厚非的加入其中。可是走上了电商的路,中国的万千茶企就可以从此一帆风顺了吗?
答案:没这么容易
茶叶电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网友们倾向于选择大品牌商品,而小型茶企想要分羹比登天还难,网上购物最依赖的就是流量,我们平时逛某宝会自动选择销量排名靠前的,品牌知名的产品。因为网购的弊端是无法提前体验,所以品牌的知名度就会提高客户内心的安全感,由此可见茶叶转型做电商这条路不是很好走。
传统茶企身处寒冬四面楚歌,怎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答案:转型
一条路行不通,我们就接着开辟新道路,前面说了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肯定没错,如果在+上金融,会不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金融+茶叶”创造了茶叶消费的新模式茶叶金融。
广东七字诗以“互联网+实体+金融”模式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从传统茶企华丽转型为新商态下的创新型茶企。
“茶叶金融”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又一创新,是集茶叶电商消费、现货交易、收藏、投资于一体的互联网产业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粉丝经济、无时空限制、去中间化等特性,有效做到茶农、茶商、消费者、收藏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从而创
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它与股票、期货、外汇、原油等传统投资品种不同,交易时间长、T+0交易、无杠杆、有12%的涨跌停机制,最重要的是有实物托底,遵循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最终能达到消费市场接盘的有效闭环。
茶叶金融将茶叶赋予交易证券化属性,把线下茶叶交易搬到了互联网上。茶企入驻茶叶交易平台,把自己的茶叶变成证券化产品,消费者像买股票一样买茶叶,进行茶叶自由交易。
茶叶金融为传统茶企解决了哪些问题?
茶行业证券化使茶叶变成线上消费品,这样就省掉了茶企用在房租、人工上的开支;同时茶叶证券化利用互联网广泛的流通性能,可以摆脱传统茶行业的关系营销,使资源由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的情况覆盖流通到整个茶叶市场;茶叶证券化有效解决传统茶叶店销售淡旺季分明的状况,茶叶证券化实行线上自由交易茶叶,对于茶企每时每刻都有茶叶在流通。
茶叶金融带领下中国能否脱颖出代表民族茶企?
这个小编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至少说就目前传统茶行业的现状而言,茶叶金融绝对是最有效的转型方向。中国需要有实力的民族茶企,拭目以待,下一个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