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茶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会是老茶吗
普洱茶
老茶,茶行业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支持的有之,当下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足足有20余万人之众的收藏群体,将茶收在手里、藏在家里。分野一清二白,手里有5吨以下的都叫收藏客,5吨以上的才叫收藏家。我所认识的收藏家,成先生收藏了500多吨藏茶,蔡先生的茶仓据说收藏的各类茶足有8000多吨。反对的亦不乏其人,不断流传有以科学的名义质疑10年以上陈期的茶毫无价值,以经济的名义质疑老茶纯粹就是一个商业概念。支持和反对的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老茶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
从茶产品的角度来看,最简单的划分:一是新茶,二是老茶。毫无疑问,老茶来自于新茶,但何时何地才有的老茶?与大多数人的认知相左,老茶并非始自普洱茶,而恰恰是源自于绿茶。
 
明代云南白族进士李元阳在其修纂的《大理府志》中赞叹:“茶,点苍,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这种备受赞誉的是什么茶呢?另一位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入滇行至大理感通寺后以亲身经历解开了谜底:“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高皆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爆,不免黝黑。”按照现今茶学的解释,这毫无疑问就是晒青绿茶,而且还是大树茶。在明清两个时期,感通茶都是云南名闻遐迩的地方名茶。
民国十年(1921年),王槐荣、许实编修《宜良县志》载:“宝洪茶,惊蛰后发白色嫩芽,采取焙而揉之,曝干收贮,味香烈异常,他处产者亦多,然味则逊于宝洪矣。”从工艺上看,宝洪茶与感通茶可谓一脉相承,都是晒青绿茶。民国六年(1917年)马标、杨中润修纂《路南县志》中赞叹宝洪茶:“性微寒而味清香,可除湿热兼能宽中润肠。藏之愈久愈佳,回民最嗜。”
感通茶、宝洪茶都是晒青绿茶,前人的评价众口一词,不但可以放,而且放了以后还会更好。可惜的是现代的感通茶改作了烘青绿茶的工艺,宝洪茶则改作了炒青绿茶(龙井茶)的工艺,背离了自己的传统。现在的晒青绿茶被认定为普洱茶的原料,凭借“越陈越香”的理念大兴于世。面对这样的局面,不知道现今的感通茶、宝洪茶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大众知道老茶,就是从普洱茶开始的。早在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所作《普洱茶》一书所倡“越陈越香”功不可没。这本书2004年在大陆出版了简体字版,随后邓时海、耿建兴合著的《普洱茶续》更是响亮的提出:“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品饮老茶的风气从港澳台回溯大陆,席卷全国。珠三角地区更是将藏茶之风推向极致,现今宣称“莞藏”“南茶北销”等等。
现在大众耳熟能详的普洱老茶,在2000年之前,就连业内人也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位相熟的前辈就提及自己的亲身经历:1998年,从下关茶厂进了一批沱茶,一位省领导买回家去打开一看,内包装居然是1993年,被举报售卖过期茶之后罚了两万元,一气之下把120件茶全退了回去。现在回想起还说:要是放到现在,一件茶换一辆车绰绰有余,能换一扑流(河南话一长串的意思)。未完。
作者: 说茶网
日期:2023-08-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