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与朋友一起去茶山走了一遭,在整理了几天思绪后,决定写这样一篇文章,来谈谈我对茶山以及当前市场行情下的原料市场的感受。
行程有限,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了南糯山、布朗山这2个主要茶区。茶山的整体感受一句话“茶山还是那些茶山,茶农也还是茶农,但市场不再是那个市场。”
记得在2013、2014年的时候,不说老班章这样的茶王村,勐海周边几个产区可以说就是人满为患,热闹程度堪比景区。持续的时间也非常久,从五月到十月,身边的朋友总有在茶山上收茶的。但到了今年除了5月份春茶下来的季节,茶山热闹了1个月,其余时间段一直比较冷清。这种变化虽说由终端市场的不景气引发,但究其根源不得不令人深思。
首先是茶山资源的扭曲。以布朗山为例,班盆紧挨老班章,2个寨子茶树品种相同,毛茶口感与香气如出一辙。班盆树龄相比老班章略有不足,但班盆与老班章的价格相差数倍。这种差异的背后是盲从者跟风,商家不良宣传的结果导致整个行业形成这样一个认识“除了老班章,别的寨子都是渣渣。”
这种观念之深让人费解,这次上山一行人大部分都以2000元/公斤的价格购买了一些老班章的毛茶,同时对班盆、贺开这些同样出好茶的寨子反应冷淡。虽然我没做过类似统计,但是上山来游览的茶客怎么说也都是茶叶爱好者中的翘楚,如果他们都抱有这样的看法,可想而知整个普洱茶消费圈是什么的看法。
只认老班章,那老班章的价格终将遥不可及,当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又有几人能够在宁可不吃饭的情况下也要喝老班章呢?
文章最后,感谢天弘茶业李总的招待。让我对普洱茶市场的认识更进一层,最后希望行业的每个人财源滚滚,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