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来了,相较以往茶山上人流少了很多,很多企业迫于资金压力,都取消了收购计划。好消息是茶友上山的依旧很多,坏消息是茶商较少,但是秋茶价格实际却并没有降多少,一者人工采摘的成本一直降不下来,一些低档料都选择了不采;二来秋茶量本来就很少,不到春茶的三分之一,只是为了保证来年春茶的品质而不得不采,因此说秋茶价格大幅度下降的臆想那基本是痴心妄想。
终端就更加不乐观了,市场整体不景气,产销不旺,一些知名企业经营困难,整体经济形势呈现L型分布,依靠当前的消费能力,等待复苏是一件相当扯淡的事情。
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冲击则更是雪上加霜!
茶山上的价格回调是比较缓慢的,由终端倒逼源头本就不是一件顺利的事情,信息传递会失真,普洱中国网的调查也显示秋茶只比去年下降15%到20%,要明白源头的山头山寨市场意识并不浓厚,茶农随行就市调整生产的行为往往是很滞后的。他们决定自己毛茶价格的依据更多是考虑自己的投入,晒棚用上了,机械设备制茶水平提高了,品质比以往更好,我为什么要降价,近年来由于茶叶的收入丰厚茶农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采摘都雇人,都变懒惰了,农活都得请人,自古是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降价就意味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减少,这实在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地方政府的干预和涉及也是一方面,他们不允许茶农擅自降价,各个合作社期望抱团制造人为的供应紧张,这都是不可忽略的方面。
还有茶友上山的搅局,以往茶友们是通过小量的买卖来影响价格,后期随着大宗收购的到来价格会趋于稳定,他们更多的是在茶山打打游击,这边找点茶,那边找点茶。但是部分茶友更深刻地干预到古树市场,他们常年奔走在山头,有客源有渠道,已经开始创业,常驻勐海、勐腊等主产区,其中有创业的学生,有古树茶的发烧友,以小团体的组织形式出现,机动而灵活,一头和茶农打的火热,一头和代加工企业联系紧密,终端以互联网,微信为纽带面向消费者,传播古树知识,参与到了源头的竞争,这是一些企业所料不及的。
信任危机,古树品牌缺失,伪古树企业恶劣的市场行为影响所致,茶友上山,开店又创业,消费者宁愿选择大品牌台地,这都是对你的不信任,你觉得古树品质高,口感好,生态环境优良,这都是自怨自艾的自恋,消费者不买账。因为他无法确定自己买到的、喝到的到底是不是真古树,这是千年难解的一个命题,公开信息,信息透明,企业诚信的重塑,以及一个古树权威品牌的建立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绝非一朝一夕。
中期茶、老茶以及柑普的强力冲击,尤其中期茶老茶和古树市场高度重叠,都是定位在高端消费上,中期茶老茶放仓,交易日渐活络,拉去了古树不少份额,消费老茶和中期茶的群体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喝老茶的不碰古树,从价格分析,古树性价比也比不上中期茶老茶,更重要的是投资价值古树更是不如前者。小青柑则是抢占了古树的中低端市场,打造了一个8亿的市场格局,柑普更着重的是柑,而不是茶,显然古树并无用武之地,古树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定位,以便和中期茶老茶以及柑普有明确的区分,不然要被搞死。
总之现在做古树很艰难,不只四面楚歌还十面埋伏,对手多行情还不行,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进入门槛太低,竞争激烈且主要集中在原料上,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有待调整,不然居心不良的投机分子很容易搅局,古树茶迫切需要提高行业壁垒,在行业信息透明化和诚信、品牌经营上下功夫,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古树茶的优势,否则前景不妙!
作者简介:小小发酵师,中立客观的普洱茶界观察人,资深评论员;大益行情网特约市场行情分析师,擅长发酵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外,更专注于普洱茶产业、市场的动向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