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茶圣陆羽到底姓什么
普洱茶
出身低微的祖师爷
中国人做什么事情,讲究追认个祖师爷。这里面的绝大多数,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比如,木匠行的祖师爷是鲁班,而教师的祖师爷则是孔子。也有的祖师爷不是从业人员,却对这个行业产生过巨大推动力。比如,梨园行的祖师爷唐明皇李隆基。本职工作是皇上,却因为戏曲发烧友的身份而被人供奉。茶界的祖师爷陆羽,大致也属于这一类。
 
说起茶圣陆羽的职业,应该是隐居的文人高士。他以《茶经》闻名天下,却不仅仅写过这一本书。按照《陆文学自传》的说法,他还写过《君臣契》、《源解》、《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记》、《湖州刺史记》等等著作。所以说他是“唐明皇”类型的祖师爷,应该比较贴切。当然,他的出身可比李隆基差之千里了。不要说家史郡望,这位茶圣连自己姓什么都说不清楚。
说起陆羽的身世,那真是一个励志故事。他三岁那年,被人遗弃在了竟陵龙盖寺。也是命不该绝,小弃婴被寺里的智积禅师收养。按说三岁的孩子,也应该有些模糊的记忆了。但陆羽之后,却再没有提起过。对于身世,他在自传中只写了“不知何许人也”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应该也隐藏着童年时的创伤吧。
至于“陆羽”二字,则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据说陆羽长大后,自己卜了一卦。结果得了“渐”卦,卦辞里写道: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既然是吉卦,自是大可放心拿来做名字。于是乎,这位弃婴在短短一卦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从此,他姓陆名羽字鸿渐。
 
不想学佛的小和尚
像陆羽这种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孩子,即使在寺庙里也得从低层做起。这位智积禅师,对他倒也还算不错。到了陆羽九岁,师父准备教他认些字。当然课程只有一门,就是研读佛经。学文化本是好事,但教材让小陆羽不感兴趣。
别看长在寺庙,但陆羽对佛学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的抵触情绪。他曾经问智积禅师:
“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髡,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从这句来看,也确实让老和尚寒心。本来以为陆羽会按部就班,成为寺庙中的一员。却没想到,这孩子却有自己的打算。倔强的老头遇上了个性的小孩,后面的故事可想而知。
为了打压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苗头,老和尚对小陆羽课以“贱务”。说白了,脏活累活都让他包圆了。这里面包括“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还要“牧牛一百二十蹄”。由此可见,古今对于思想有问题的人改造方法都差不多。陆羽虽然年纪不大,在寺院里却被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高强度的劳动,却没有压倒陆羽。相反,倒是激发了他学习的欲望。人体内放佛有种天性,就是越不让干什么就越要干什么。如同上学时,偷偷在课桌下看小说一样。如饥似渴,一目十行。可真毕了业,也没见谁多么热爱文学。年少的陆羽,估计也有点类似的情绪吧。学习热情之高,绝非一般学堂里的孩子可比。而与一般人学习不同,陆羽似乎对于科举没有兴趣。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入朝当官。由此看来,他的学习就更不带有功利性。起初,赌气的成分肯定不小。
离家出走的问题少年
没有纸没有笔,他就用竹子在牛背上写字。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份张衡的《南都赋》。其实也不认识上面的字,可也煞有介事的在那里喃喃自语。这些举动,显然是不积极配合思想改造的表现。智积禅师大怒,恐怕其“堕入魔道”。于是专门派了人,前来监督陆羽。若是不专心劳动改造,则还要“鞭之”。
最后陆羽,还是逃离了寺庙。这既算是离家出走,也是员工炒了老板的鱿鱼。至于出走的原因,陆羽只说了“因倦所役”四个字。揣摩这句话的语气,有点“宁和明白人吵架不和糊涂人说话”的意思。里面看不到很多愤怒,但是有几分轻视。后来自传中,陆羽也一直尊称这位阻拦其学儒的智积和尚为“竟陵大师积公”。
茶圣陆羽少年的经历,确实算是坎坷悲惨。但人生即是如此,吃苦受挫都要趁早。这些不顺遂的经历,倒是养成了陆羽一些坚毅的品格。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动荡的安史之乱,也波及到了他的生活。但他却能在乱世中,最后得以善终。这种超强的生命力,也只要草根的出身才能做到。当然,连自己姓什么的都不知道,估计只能算是无根的蒲公英了吧?
作者: 杨多杰
日期:2023-08-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