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茶人
普洱茶
2016年12月26日,是伟人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我们知道毛主席爱茶,喝茶是毛主席的一大嗜好。那么,毛主席会是一位怎样的茶人,我们可以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与茶有关的故事。
茶,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礼物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3月4日,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通常莫斯科的早餐是牛奶、煮鸡蛋、面包、鱼子酱、黄油。其它食品毛泽东都能接受,就是不喜欢喝牛奶,仍按他的老习惯,喝一杯热茶。去苏联前,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在物质准备上,采购、调运了一批苏联紧缺的蔬菜水果,如大白菜、大葱、冬笋、梨等,量都比较大,仅上好的西湖龙井和各地名茶就达一吨。毛泽东珍视西湖龙井茶,并把它作为馈赠外宾的高贵礼品。他认为,“礼品不在多,要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特征,这样的礼品肯定受欢迎。”从而把西湖龙井茶第一次提高到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特征的外事礼品地位。
 
访问苏联茶叶加工厂
1950年早春二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结束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访苏任务后,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国。在途中,曾于2月24日在伊尔库茨克市下车去该市茶叶加工厂访问。当时的背景是,苏联对中国茶叶需求殷切,刚刚在苏签订的三亿美元贷款,就要求以茶叶等物资还贷。这家茶厂加工的茶叶主要是从中国进口的。
在参观访问中,看到该厂不论红茶、绿茶都被混合粉碎,然后袋装销售苏联各地。毛泽东回到列车上后说:“真可惜呀!,把那么好的龙井茶、毛尖茶与一般茶叶一起粉碎,不分良莠嘛!苏联人和中国喝茶的习惯大不一样。他们对中国的茶叶不分春茶夏茶,不分花茶绿茶红茶,全都混在一起压成粉末,这样就喝不出来茶叶的不同味道了,可惜了!”从毛泽东这段“两个可惜”、“三个不分”的评论中,可以知晓毛泽东非常爱茶,并且深谙茶叶生产、加工、品饮之道。
 
品赏齐白石茶画
1952年,齐白石作了一幅《茶具梅花图》,并加盖了“大匠之门”的印章,请毛泽东“正”。毛泽东展卷一看,只见画面上仅有一只茶壶,两只茶杯,一枝红梅,显得简单平淡却又十分耐看。其实这幅画有其画外之音:两位知音好友一边对樽品尝香茗,一边观赏傲雪红梅。无意中毛泽东与齐白石似已俱入画中。再者茶可誉清廉,梅素号君子,情之所至,冠以“大匠之门”,自然当之无愧。
 
决不白拿人民一斤茶
1954年,西山洗石庵任住持的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感激之情,把收获到的一些茶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著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泽东寄去了1公斤茶叶,可是毛泽东却不再接受了。他老人家嘱咐秘书室打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 …”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以茶会友,以茶外交
1954年,毛泽东邀请赫鲁晓夫参加共和国国庆五周年庆典。10月3日,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中苏两国最高级会谈,这也是5年来中苏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赫鲁晓夫后来对这次会晤这样回忆说:“每当我们要改变话题时,中国人就送来茶——请喝茶,请,请……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如果你不立刻喝光,他们就会把杯子拿走,再泡上一杯,放在你面前——如此不断重复。”心胸狭窄的赫鲁晓夫感到毛泽东是在捉弄他。
 
点评茶文
1957年3月8日,毛泽东在同文艺界部分代表谈话时说:“《新观察》上有一篇《在惠泉吃茶记》的文章,你们看过没有?就在一月份第二期上,可以看看,作者叫姚雪垠。我对他描写喝茶的人有些兴趣,他的文章说在那里喝茶的群众不会喝茶,可是他们还喝得很有一股劲。他还批评这个茶馆合作社经营得不好,有缺点,这个批评是对的,有很多这样的事情,经过公私合营与合作化以后,把原来的许多优点都丢掉了,这以后应当整顿。但是他轻视那些喝茶的群众是不对的,这就是‘君子’、‘小人’的观点。‘君子’在那里喝茶,‘小人’也来了,文章就显得这个作家在群众中落落寡合的样子。驳他的文章,我也看了一些,有个姚文元,写得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我还看得下去。还是要帮助姚雪垠。”
 
吃茶叶,喝隔夜茶
1957年初春,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伏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值夜班的卫士封耀松轻轻走过来,准备给毛泽东的茶杯里续水。照规律,一个小时左右要续一次水。可就在这时,毛泽东伸出左手端起了茶杯。糟糕,杯里没水了。毛泽东眼皮耷拉着,目光顺着鼻梁而下,往杯子里望去。他右手放下那支红蓝铅笔,忽将三个指头插入茶杯,一抠,杯里的残茶进了他的嘴巴。他顺势用手背擦了一下沾湿的嘴角,嘴咀嚼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自然熟练,像个老农。封耀松目瞪口呆,赶紧拿起空杯出去换茶。“主席吃茶叶了,是不是嫌茶水不浓?”封耀松小声报告卫士长。跟随毛泽东多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对此似乎司空见惯,根本不当回事,说:“吃茶叶怎么了?在陕北就吃。既然能提神,扔掉了不是浪费?”吃茶叶便成了毛泽东的一个习惯,每天不论换几次茶叶,残茶必然抠到嘴里吃掉,他认为茶叶象青菜一样也有营养,全吃下去是理所当然的事。毛泽东喝茶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睡前喝的那杯茶不倒掉,起床后加点开水再喝。现在人们都说喝隔夜茶有害,可毛泽东不管那么多,照喝不误。
 
视察指导茶叶生产
1958年1月,毛泽东将陕西省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件事写进他亲自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要求将这个经验推广到种植果木、桑、柞、茶、漆、油料等经济林木方面去。特别是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省长黄岩陪同,到舒城县舒城人民公社视察。毛主席不顾旅途劳顿,随即察看公社的展览室和茶叶初制厂,详细询问了当地生产、生活情况。视察快结束时,他手指周围的山恋,指示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这段指示虽只有12个字,但对时间、地点、数量、质量作出了精辟的概括。毛主席的这一号召,为我国当时的茶叶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我国南方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全国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的热潮。视察当年——1958年,全国茶园面积仅有524万亩,至1973年即突破一千万亩,到1976年,已接近1500万亩,进一步确立了产茶大国的地位。
 
困难时期不吃肉,也不喝茶
1959年10月31日,毛泽东来到了杭州,住在刘庄。毛泽东一到刘庄,全国各地的文件、电报接踵而来,办公桌上堆得厚厚的。毛泽东神情凝重地阅批着各地报来的材料。山东的电报说,全省灾情严重,有的地区粮食颗粒不收;安徽的材料反映,去年的产量报多了,现在存粮很少,老百姓粮食掺着杂草吃;河南说,有的地区树皮、树叶都吃光了,许多人全身浮肿,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毛泽东的眼泪顺着脸庞流下来。工作人员都扭过脸去,偷偷地擦眼泪。毛泽东看看大家,声音硬咽地说:“全国不少地方遭了灾,许多老百姓在挨饿,我们是不是不吃肉,不喝茶了?我们带个头好吗?”毛泽东这次在杭州,一直没有喝茶。
 
与格瓦拉茶叙
1960年格瓦拉访问中国,他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最恳切的要求”:我从古巴出发时,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要求我到中国后,一定要见到毛泽东主席。这也是我的热切期望。周恩来爽快地答复他:“会安排你见到毛主席的,他也很想见到你们。” 
11月19日,格瓦拉在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当这位高大而慈祥的伟人出现在面前时,格瓦拉显然很紧张,因为他竟连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倒是毛泽东先开口了:“你好年轻哟,切!” 看来毛泽东对古巴革命,对格瓦拉其人是颇有好感的,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他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当格瓦拉赞赏中国的清茶:“啊!多香的马黛茶呀!这真像是马黛茶,阿根廷的马黛茶!”毛泽东就说:“你喝到家乡的茶叶味了,这说明你是真的到家了。”
 
不可一日无茶
毛泽东常常睡觉醒来后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无大事,天天如此。他爱喝绿茶,尤喜龙井,且要浓、要热,身边工作人员每年都要代他向杭州定购西湖龙井茶叶。《毛泽东遗物展》中显示,他的生活帐记载,1968年3至5月,毛泽东(包括江青)先后购买了6斤绿茶,其中西湖龙井茶5斤。
 
作者:编辑部
日期:2023-09-1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