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茶痴诗人杨万里
普洱茶
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是南宋与陆游同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8岁丧母。父亲杨芾精通易经,他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积十年,得藏书数千卷。他指着藏书对杨万里说:“是圣贤之心具焉,汝盍懋之!”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小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绍兴二十 四年(公元1154年)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时年二十七岁。杨万里在朝中做了几十年的官,官至尚书、右司郎中、左司郎中。
做了高官,仍保持俭朴的家风。他生性耿直,遇事敢言,因而虽然学问出众,文采超人,做的官却都是有职无权,无法施展抱负。年未70,便告老还乡。回家后,他布衣赤脚耕耘田野,住的房屋也是破烂不堪,三世不加增饰。杨万里自始至终以清廉持身,前来看望他的人,见他破屋漏房,不能防御风雨,无不深为感动。史良叔当时任庐陵郡守,特来拜访杨万里,走进门见厅堂如此陈设,“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其天性然也。”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为官清正廉洁,后遭弄权之人排斥,忧闷而死。他才学渊博,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留有《诚斋集》。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而传世者仅一部分。
杨万里留下的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有时竟然达到不顾自己身体的程度。他有一首《武陵源》的词,其中有:“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
因为茶性寒,饮茶过量对身体并不好,但杨万里为了饮茶,不顾使身体受寒以至获病,这一点他在这首词的序中已然承认:“老夫茗饮小过,遂得气疾。”此外,他嗜茶如命的性格在其《不睡》诗中再一次获得体现:“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由于嗜茶,“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但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他在另一首诗中说:“老夫七碗病未能,一啜犹堪坐秋夕。”
 
虽病不绝,只是少喝点罢了。此外,杨万里由于夜里也好饮茶,故常常引起失眠,但他决不责怪饮茶。他在《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中说:“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枹。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菜非花只是香。”杨万里嗜茶如命可见一斑。但其嗜茶如命绝非是口腹之贪,他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杨万里还取饮茶作为他的读书之法,他在《诚斋集·习斋论语讲义序》中说:“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曰我读书者,否也。《国风》诗曰:‘方便谓荼苦,其甘如荠’,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古时“荼”即为茶。杨万里认为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读书后的获益却如同茶一样甘甜,这与饮茶是一样的道理。
 
杨万里嗜茶如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其子杨伯儒也以清廉著称,在广东任官时,病入膏肓,临终之际,却连入殓的衣衾也没有。
杨万里一生,为官清正廉洁,他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为人之道。此外,他还以茶之清明,赞誉朋友的气质丰骨:“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丰骨茶样明。”这是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赐茶》中的诗句,他将茶的清雅、明澈,来称道知心朋友的气质、丰骨,把茶在精神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即以其诗还颂其人,足见杨万里品茶更是从精神层面体味茶的味外之味。
作者:紫砂大师
日期:2023-11-0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