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茶道的理解过于严肃化,而林清玄的这篇文章,却给我们从自身的实际经历说起,给我们一种新的“茶道”的诠释。
我从3岁开始喝茶,我父亲是一个农夫,家里比较穷苦,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我们家特别穷,家里有十八个兄弟姐妹,我排行第12,所以要写武侠小说,可以把我写成“林十二少”,随时可以射出一把飞刀。
在这个物质条件这么差的地方,怎么可以喝茶?
我的父亲非常爱喝茶,家里院子中有一个石桌子,上面放一个铁铸的大茶壶,下面是一个炉子。父亲和他的朋友,耕作归来,围着石桌子,每人手里一个小茶壶。
小茶壶和现在宜兴的茶壶不一样,茶壶嘴比一般的长3、4倍。喝茶时,把茶叶抓到小茶壶里,然后向里面到开水,用手抓住小茶壶,吸茶,茶壶不大,一口就可以吸完,现在看起来好像比较野蛮。
一个日本茶道专家采访我,我还提起了这件事,大人们吸完茶,不会收茶壶的,要等妈妈第二天来收,等大人们走光,我会把壶内剩下的茶吸光,看见大人围在一起喝,我认为一定是好东西。这位茶道专家说,你们这种喝茶的方式,还真的比较野蛮。
我看到一本明朝的书,介绍了这种喝茶方式“每有客来,自壶一把”。随你自己的喜欢,加茶叶、添水。因为每个人喝茶的浓度、喝茶的时间、喝茶的方式都是不一样,“茶中香味,只在一时”,茶里最香醇、最巅峰的味道只有很短暂的一刻。日本专家问“会不会很烫?”我说不会,因为茶壶里的茶叶塞得很满。大约2/3都是茶叶,茶水很少,刚好一口。
日本的茶道是严苛和孤寂的,每年春茶上市,我会到日本京都奈良去喝茶。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传过去了,其实是中国当时寺庙的饮茶方式。
日本喝茶很严格,他们一般不在家里喝茶,而是茶堂喝茶,到茶堂要穿过一个小的花园,茶堂很小,叫“方丈”,一丈见方,是中国寺庙主持居住的地方。门口有一个板子,原供武士放刀剑的,现在是放背包、鞋子的地方。茶堂狭小,东西不多,一般要挂一幅画,放一瓶花,花一定是单数,不是双数。花也有讲究,不能用太香的花,可能破坏茶的香味,不能用太艳的花,可能影响对茶的视觉感受。
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终于喝到茶。日本人招待客人喝茶会用专门的碗,要分正反两面,他会将正面朝向客人端过来,客人接到碗不能立即喝,要把碗转一面,让正面对着主人,表示对主人的感谢。然后才开始喝,喝的时候不能停,要喝完,表示这茶很棒,喝完了不能要求第二碗,要求第二碗会被赶出去的。因为你要留着喝这杯茶的余味离开茶堂,永远只能喝一杯,才会永远记住当时的感觉。所以,日本的茶道是非常的严肃,非常的规矩。
我和日本的茶道专家讨论时说,你们日本的茶道只学到了中国茶道的一点点,你们没有学到文人的茶道(苏东坡、黄庭坚的茶道),也没有学到老百姓的茶道。要学老百姓的茶道,到四川来吧,非常的自由自在,一人一把茶壶可以,你喝一百杯也没有人管你。
中国的茶道虽然传到很多地方,但是我们茶道要比传出去的,层次、内容丰富得多。这是外国人没有办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