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坚守初心匠艺 传承世家茶魂
普洱茶
在世人眼中,他是当今公认的制茶大师,他对茶的“辨味、知味”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临沧人眼中,他是勐库茶的复兴者,他把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冰岛”带给世人;
在行业眼中,他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又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把“勐库戎氏”品牌建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茶人眼中,他是一位低调、朴素、踏实、稳健的老茶农,将最健康的茶分享。
他就是——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戎加升。他将质量视为茶叶的生命,浓缩着的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风雨历程,恪守戎氏家训  
1946年,戎加升出生在茶叶世家,从少年时代即开始跟随父亲戎正聪制茶,听父亲讲述着茶马古道上的风雨历程,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想起小时候制茶的场景:到了每年需要用脚踩茶的季节,父亲都要为做茶的人准备一双新鞋,茶叶清洁安全的严格管理是父亲的“第一堂课”。
戎加升回忆:老一辈对食品安全是很重视的,对于茶叶的卫生和质量非常讲究。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私人可以承包茶叶初制所,一是私人承包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茶叶的品质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看到勐库茶的销路逐渐狭窄,双江各个茶区的初制所相继破产,急上心头的戎加升深信只要把毛茶质量控制好,勐库茶一定会东山再起。
 
1984年,戎加升认为只有精制加工才是出路,于是他毅然决定承包“滚上山”茶叶初制所,果断经营。“滚上山”因山路崎岖陡峭而闻名,当地人戏说只有连滚带爬才能登上山,每次运送茶叶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戎加升拉高优质鲜叶的价格,压低劣质鲜叶的价格,确保产品质量。借助初制所的小小舞台,以“高拉低压”的政策,开始施展他的商业才华。
在做茶叶初制的过程中,戎加升深感家乡的茶叶资源没有真正实现其内在价值。1992年,他创办了勐库茶叶配制厂,勐库茶以全新的面貌迈向全国市场。然而当时把想法向当地政府汇报时,有些领导并不支持。“只要不违法,看好的就去办。”戎加升相信自己的判断,凭借着一股创业劲,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把厂给办了起来。配制厂的兴办正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产品销路上戎加升也有自己的一套:他宁愿多花些路费甚至绕道,也要把产品销往东北、广东等地区,他细算说,绕道后每斤茶叶销售的利润是远远高于路费。
 
戎加升说,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激烈,乡镇企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更是让乡镇企业难以生存。反正都是做,倒不如全部都自己来做。1999年,在双江县茶厂破产后公开出售时,戎加升敏锐地看到了废墟上的无形资产和无限潜力,成功收购已宣布破产的双江县茶厂,成立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场艰难的转型之路,也是一次生产和研发的攻坚战。
2007年,为了实现批量标准化产品,戎加升在临沧永德县组建年产量达4000多吨的现代茶厂,从印度引进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他的亥公有机茶园被确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2008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30位中国三农先锋"荣誉称号;2010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2017年被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等。
 
他是普洱界的传奇,却将这传奇演绎的如此低调;他有太多的荣誉与称号,却心心念念想着产品的质量;他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却始终不改农民本色。
深耕源头,狠抓“第一生产车间”
“衣服不合身可以换,茶是喝进肚子里的,是拿不出来的,我们做茶人要有良心。”这是戎加升老先生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他倾其一生将这片“树叶”的“安全”放在首位,并付之行动。
“质量问题”是戎加升一生做茶最坚持的原则。为了管好源头,把控质量,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茶山茶园——这个“第一车间”。从这里走出的鲜叶,每一片都带着标签,都可以全程追溯。戎加升说:“如果我在市场上随意收购一些干毛茶,不能把控茶叶的质量,即使再好的工艺也没有用。如果我从源头抓起,茶叶的质量心里有谱,后边的工作做起来就更有底气。”
 
为了质量,凡是可疑施过化肥的鲜叶,他坚决不收;为了质量,他持续20余年辅导茶农用生态的方法进行茶园管理,保证“第一生产车间”的安全;为了质量,他出狠招推行“连坐”,让村委会干部监管茶农和鲜叶质量,并以村为单位进行检测,凡有一例出现农残和其它禁用物质的,全村人都得不到20%的余款;为了质量,避免茶叶在初制过程中受污染,他撤销所有茶叶初制所,集中收购鲜叶到厂区统一加工制作;为了质量,他提前布局规划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叶,在2007年5月,勐库亥公茶叶基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
在戎加升看来:“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茶园的管理要讲求方法,只有深耕源头,狠狠抓住‘第一生产车间’,杜绝一切污染,茶叶的质量才有保证。” 也许戎加升搞不清楚什么是欧盟标准,但是他用自己的标准,获得了欧盟有机认证!
与戎氏工作人员沟通得知,茶厂里的设备都是戎加升结合普洱茶传统生产工艺,不断研发和专属定制而来,这是茶人的匠心之本,是传统给予创新的力量。一片好茶的诞生,除了好的原料,还需要标准的厂房、专业的设备、熟练的技师,以及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等。全程可追溯体系保证了每一片茶都是健康的,一片叶子从采摘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名片”,记录了标识号、时间、基地名称、负责人等详细信息,每个控制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戎加升说:“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要从茶叶生产源头直线到达消费者手中。”
对于工艺的要求戎加升近乎苛刻,也正是这样的态度,缔造了一个个引领行业的创举。
 
石磨压制,是制作普洱茶的关键步骤,它解决了在压缩茶叶体积时耗时太长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制作出了各种漂亮的紧压茶产品,是影响普洱茶后期陈化的核心工艺环节。
通过不断实践,戎加升认为传统石磨压制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不足之处,如:由于原来的石磨重量轻,需要人搬动和加重,加重时每个人的体重不一,导致松紧大小也会不一,对食品卫生安全控制难度也相对加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戎加升创造了戎氏高台石磨压制设备,既保留了普洱茶在紧压中的蒸、揉、压的核心价值,同时又使饼形周正漂亮,茶饼松而不散、松紧均匀适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茶条的完整性。此外,松紧均匀的茶饼,在后期陈化中能均匀地和空气中养分、水分充分接触,保证了每一饼茶所有位置的茶汤口感一致,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石磨压制工艺效率低、食品卫生控制难等问题。
时至今日,“高台石磨压制设备”经过不断地改良、创新,已使用第四代,并在业内普遍传播,为普洱茶的工艺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普洱熟茶发酵方面,为了改善传统发酵工艺存在的“食品卫生、发酵不稳定性”等一些缺陷,戎加升独创“熟茶箱式发酵技艺”,改变了普洱茶传统的发酵方式,提高了普洱茶熟茶发酵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程度,同时解决了普洱茶熟茶发酵的食品卫生控制难点,很大程度上改观了消费者对普洱茶熟茶发酵的传统认识。
 
除此之外,戎加升的大规模全集中初制解决了传统收购毛茶的缺陷,“全天候日光晒场”极大程度保留的茶叶酶的活性。他说,对于传统的制茶工艺,既要传承,也要创新。
穿越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坚守,经历三代人的传承,戎氏是当之无愧的制茶世家。茶,是戎氏家族的荣耀,是每一个戎氏茶人生命意义的源头和归宿,是幸福快乐之本,也是努力进取之道。
戎氏家族第一代制茶人戎正聪涉足茶业,受过严格传统教育,行商处事颇有“儒商”风范,他立下的家训“善念存心,恪诚戒贪,易物与人,诚信为本,以侍长者心侍人,以待己之心待人”,深刻渗透进这个家族的血液。
改革开放后,戎加升传承并复兴了家族制茶事业,一生潜心于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自己的一儿五女,如今六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都以己之所长在企业分管着重要部门,成为戎氏发展的坚实力量。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六十年代有这样高瞻远瞩的思想,花时间、精力、财力去培养下一代,无论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难能可贵的。
 
戎玉廷,是戎氏的第三代制茶传人,与父亲的沉稳内敛相比,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活力与激情,责任与担当。2005年拿到工商管理学位后,戎玉廷一头扎进茶叶里,继续打拼着戎氏这份荣耀。他遵循家族制茶的“健康”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他不仅凝炼着制茶世家的深厚传统,又得益于现代高等教育拓展出的广阔视野。快乐做茶,快乐喝茶、快乐卖茶,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他说:“做茶者要学会乐在其中,坚守二字必须当头,不随波逐流。要传承好祖辈留下来的好东西,好好做茶。”言辞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心中有数,对企业,对茶叶,对未来有底气、有魄力的现代企业家。
戎氏的辉煌,离不开戎加升努力和智慧,更离不开家人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奉献,戎加升举全家之力,铸造了普洱界的传奇。
戎加升生于乡野、长于乡土,一生恪守家训。他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茶农的利益;他无视高山险阻,无畏狂风巨浪;他拒绝随波逐流,坚守品质大门,挺立市场潮头,只因茶心清亮,茶情永存。
作者: 陈浩
日期:2023-11-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