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为茶痴狂,小时候的理想是做茶博士,因为喝茶不要钱。后来梦想成真了,才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太年轻了。茶博士终日忙于掺茶倒水,根本没有时间喝茶。
因为性格豪爽,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海哥。几十年过去了,手中的那杯茶没变,身边却多了位美丽的成都姑娘,和他一起走南闯北,寻水寻茶。
年少时光,为茶痴狂
海哥出生于书香世家,对茶的了解和接触,比一般小孩更多。别人的童年都是成群结队嬉戏,海哥的童年却是成群结队泡茶。
有一位年龄稍长的小伙伴,家传比较渊博,经常跟大家讲茶,分享自家长辈珍藏的好茶,还会带着同院子的小孩们,泡大街小巷有名的茶馆,去峨眉山、青城山、蒙顶山等产茶山区寻觅好茶和好水。
在成都的茶馆中,海哥印象最深的,是小南街的某家老茶馆。因为那家茶馆全用新鲜的山泉水,泡出来的竹叶青茶清甜回甘,十分爽口。每天凌晨四五点,天还未亮,茶馆的运水车便准时到达茶馆门口。日日如此,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十分难得。因为这家茶馆,海哥爱上了竹叶青。
游山玩水的时候,他们会带上各种茶叶。在四川的风景名胜区爬山,沿途一路都有很多小茶馆。少年们花5毛钱,买一壶泉水烧的开水,像展览一般在桌上摆出收藏的茶叶,不厌其烦地泡上一杯又一杯,只为了知道哪种茶配这泉水最甘冽。
1986年,少年海哥到普洱当兵,当地的普洱茶让他十分欣喜。因为在部队里,没办法再像过去一样慢条斯理地泡茶换茶。所以,能1个缸子1种茶喝1整天,是最好不过的。一整天都有茶的味道,便知足了。
可以说,海哥是在茶水里泡大的。
阅茶无数,找到生命中的那杯茶
品过的茶类越来越多,喝过的茶水越多,对茶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海哥而言,喝过一千种茶,便能找到生命中的那杯茶。
海哥的那杯茶,是四川的绿茶竹叶青。在他看来,不同品类的茶,没有优劣之分。但自己是在竹叶青的茶水中泡大的,人在千帆阅尽后会落叶归根,在茶的世界里走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最初。心理学上说,童年的味道会记住一辈子,他记住的便是竹叶青的味道。
因为茶,海哥还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杯茶”,一位温婉的成都姑娘。因为都爱茶,两个人相识、相知,而后决定白头偕老相守一生。
他们养了两只可爱的松狮犬,打造了一个安静雅致的茶室。他们一起遛狗,喝茶,游山玩水;也一起下棋、摄影,与世无争。他们基本不会发生矛盾,因为在茶的浸润下,拥有相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相伴数十年,几乎没有吵过架,两个拥有平常心的人在一起,是最平和的组合。
饮茶论道,每个茶人都有自己的道
“日本人喝茶先讲规矩,再随自己的性情,进而领悟出自己的道。但中国人先随自己的性情,再入规矩,而后还是会回归到随性。但最终,没几个中国人会规规矩矩喝茶。”海哥对古今中外的茶文化都很感兴趣,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每一位茶人,都对茶有独特的领悟。在喝茶悟道上,海哥总结了四个步骤,并浓缩成四个字:境、器、品、心。
茶在境。品茶首先需要意境,这个“境”,是自己制造的外境,还有自己内在的心境。
茶在器。有了境,便有了喝茶的氛围,器具是添色的东西。
茶在品。泡好茶后,好滋味要慢慢品尝,牛饮就失了意义。
茶在心。每个人对茶的感悟都不同,千人千味,跟味觉有关的东西,都很私密。
“这四个步骤,就承载了你的茶道。顿悟了这些,茶就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海哥常常被朋友邀约,为他们泡茶讲茶。他总是把朋友约到他的私人茶室里,那间茶室的门口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境斋”二字,其名正源于海哥茶道的第一个步骤。“境斋”没有对外开放,只是海哥和朋友喝茶的私人空间。
夫妻作伴,活出了大多数人想要的样子
别人去旅行,要带着帐篷去露营,带着烤架去烧烤。海哥夫妻去旅行,他们的后备箱里,总是装着各种“奇怪”的神器。比如各种水杯、茶具、电子秤,大水桶,甚至还有旅行途中寻到的木头和石头。
游山玩水的时候,除了欣赏美景,他们还有一项娱乐项目: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寻找活水。这时候,水杯和电子秤成了必带物品。判断一种水是否适合泡茶,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标准。除了眼观舌品,还要用电子秤准确称出水的重量。一旦判断出是好水,夫妻俩便会装上满满一桶运回成都泡茶。
他们的私人茶室里,也摆着全国各地寻来的“宝贝”。热带雨林找到的蝉,粘在绿植上,成了茶台的摆件。戈壁滩中被风沙磨圆棱角的石块,变成了世间独一无二的茶托。水滴状的天然奇石,成了手里盘玩的“老料”。
虽然年近不惑,这对夫妻却像未长大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总有无穷的乐趣,始终乐于追求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好。在钢筋混凝土的大都市里,这样的生活,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海哥和他的成都姑娘,活出了大多数人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