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一个行走在岩茶路上的追梦人
普洱茶
福建省武夷山素以山水奇秀闻名,而山中所产茶叶更被誉为名山灵芽。作为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山岩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谷雨到立夏,是武夷山的茶人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在武夷山,武夷茶(岩茶和红茶)种植面积14.8万亩。岩茶的核心产区位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平均海拔350米。由于武夷岩茶大部分产区属于海拔较高、多云雾的山地,茶树长年吸纳自然精华,成就“岩骨花香”的特质,成为无与伦比的名茶,历来被赞誉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武夷岩茶的香气和滋味会随着焙火,有着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武夷岩茶以火调香,以火调水,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张回春制茶
在武夷山回春茶厂的焙间里,年近六旬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回春,26年来,依旧坚持着武夷岩茶传统的炭焙工艺。将一批批不错的毛茶放入竹制的焙笼,置入燃着炭的焙坑,文火慢炖,看着茶的叶色现出如白霜般的宝光,闻着淡淡的火香和轻微的焦糖香与发酵中的形成的花果香揉合得相得益彰。
张回春一直亲手做茶,身体力行,致力把每一饼武夷岩茶都做到极致。“有武夷岩茶的地方,就是春天驻留的地方”这是张回春的岩茶梦,也是他行走茶路的执着与动力。
 
自小结茶缘,漫漫追茶路
早在五十年前,年仅6岁的张回春随父母迁居至福建祟安茶场。插茶苗、开茶山,采青、晒青……质朴而忙碌的茶场生活,让他从小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都说“武夷山水一壶茶”,这山水间蕴含的茶香茶味,也伴随着张回春一起萌芽生长,沁入血液。
1975年,高中毕业后,张回春回到祟安茶场,成为茶场子弟学校的一名老师。虽然登上三尺讲台,却没有拉开张回春与茶叶交往的距离。在上课之余,张回春便跟着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学习,从岩茶种植到采青、做青,到焙火、拼配,整套制作工艺,一个不落。
 
回春茶厂
“学一个东西,就要学会它。”这是张回春回顾学茶生涯的感慨,正是凭着这股对于心中岩茶梦的执着拼劲儿,1988年至1990年间,张回春先后创办了武春茶社和武夷山回春岩茶厂。
2000年,在茶路上追梦前行的张回春,创建“春回大地”品牌。将生长在碧水丹山的武夷岩茶与梦想结合,从武夷茶山传递给更多的爱茶人。
 
秉承传统26载,守住岩茶根
张回春
从90年代初至今,张回春从未间断对高品质岩茶的烘焙研发工作,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几年随着制茶机械的进步,武夷岩茶的制作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即使机械焙茶有更多的便利,能提高烘焙的效率,进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深爱武夷岩茶的的张回春,深知传承工艺的重要性。在极为重要的炭焙工艺方面,他依然遵循“宁轻勿重”,“稳火慢炖”的原则,坚持炭焙工艺26年。
对于为何坚持炭焙工艺26年时,张回春给出了一份最质朴的答案。他说:“传统制茶工艺是一代又一代武夷茶人智慧与艰辛的结晶,也是武夷岩茶的根,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的技艺。作为茶人,我们要守住代代传承的命脉。只有秉承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张回春在坚持学习探索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加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他教导后代:提升茶叶的品质,是祖先赋予茶人的传承责任。如今,他的儿子已渐承父业,踏踏实实地在炭焙技术的传承与摸索之路上前行。
所谓“细火慢炖出好茶”。“细火”焙掉了茶中的轻浮和锋芒,焙出了武夷岩茶的沉稳厚实;而二十余年的茶路生涯,也犹如一捧细火,将张回春从初涉茶路的年轻老师,焙成了一位经验老道、憨厚实诚的老茶人。
作者:孙玉铖
日期:2023-11-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