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宋建华一个茶人的自我修炼
古语,“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宋建华,而今刚过三十而立之年,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凭借的只是内心深处“穷则思变”的朴素想法,经过数年的打拼,目前他在普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三家公司。
 
通过和他短暂的接触,不断拼搏、沉稳敏锐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而他的创业历程和经营理念更让我对他钦佩不已——作为一个“80后,”企业家素质和特征已经在他身上开始显露。
 
从昆明冶金工业学校毕业的那年,宋建华进入了国有大型企业十四冶,然而,这个即使在现在也让人羡慕的工作机会,并没有让宋建华有“稳定”的想法,他那颗创业的心一直在蠢蠢欲动。2003年,宋建华辞职了,正式开始创业之路。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出身茶叶世家的他,并没有选择他所熟悉的茶叶领域作为创业项目,而是从家政服务业开始他的创业之旅。其创建的家政品牌“乐安居”如今依旧还能在昆明家政市场看到。然而,他最终还是将这个好不容易创建起来,在昆明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家政服务品牌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至于为什么要出售这个品牌,或许宋建华2005年决定回思茅创业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一年,宋建华以不足30万元的起步资金,投身茶叶领域——这个哺育他成长,留给他最深记忆的产业。直到今天,宋建华仍无法忘记留在他嘴角的小伤疤。那是他从小在古茶树上玩耍时留下的烙印。
 
漫湾,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分布着大量的古茶山。代表性古茶园有安召古茶园、窝落地古茶园、中山箐古茶园、王家箐古茶园等。从景谷县、镇沅县、景东县沿澜沧江一线的地方,一条茶马古道通达大理,温竹村是必经之路,宋建华就出生在这里。据他回忆,小时候他祖辈是当地的地主,他家有自己的马帮,在当地也算是有规模的。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加之人缘较好,渐渐地路过这里的马帮经常在他家落脚歇息,顺便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后来生意逐渐多起来,就开了一个叫亨丰祥的货店,这也就成为解放后他爷爷这一辈划为地主的缘由。2005年宋建华成立茶叶公司时也就用了祖上“亨丰祥”这一百年老店的名号。
 
自此,他家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茶叶也是后来支撑他全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宋建华三兄弟上大学的费用全部来源于此。为了给家里多增加点收入,只有五、六岁的宋建华已经学会了晒茶,家里采摘回来的茶全部由他负责晾晒。晚上跟大人学做茶,赶集的街子天卖茶成为他年少时最幸福的日子,可以到街上买糖果和凉粉吃。
 
或许正是年少时的艰辛历练,让他对茶叶生意的领悟比别人更透彻。诚信,始终是他做生意坚守的法则和底线。而正是诚信,让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7年,宋建华在勐海遇到一个广东客户,对方将30吨毛茶委托给宋建华加工,并委托他帮其卖茶。当时,对方给他的底价是23元/公斤,曾有人出价59元/公斤想要收购,但最终这批茶以62元/公斤的价格卖出,他赚了几十万元。按宋建华的说法,“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生平数钱最多一次。农村信用社还专门因为这笔款而推迟了关门时间。”就是这笔生意,宋建华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更让他深深地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有了诚信,就有赚不完的钱。”
而坚守诚信,更让他的茶走出国门,卖到了韩国。故事的起因很简单,曾经有两个韩国人来云南找“茶马古道”,被开的士的师傅“骗”到茶叶交易市场,他们很是生气,无意间走进他的茶店,问其关于“茶马古道”的事,他热情做了介绍。次日一早宋建华就用车把他们送到腊梅坡,他们要去走“茶马古道”,约定中午11:30去接。那天宋建华虽然事很多,但他还是提前5分钟赶到约定的地方,因为路况分支较多,韩国人下来没见到宋建华,就以为他不讲信誉,随即打电话责问,其实那时宋建华已经提前到了约定的地方。而就是这件事,让韩国人对他倍加信任,带走了他的茶样,后来,他们定购了宋建华15吨的熟茶成了他的大客户。直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宋建华才知道,那个韩国人是韩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具有政府背景。
 
说起他的茶叶出口韩国一事,宋建华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他先出口到韩国200公斤作试水,由于韩国的检测标准和国内不一样,比如357克的饼茶,韩国允许重量在正负5克内的偏差,但是不能多,多了就算是偷税,少了算是欺骗消费者。而这批茶因为超重(多的已经达到390克)而被卡住。最后通过这位客户的特殊身份,才将那批茶拿出来。
而2007年普洱市的“斗茶“大赛,则将宋建华的茶叶生意推到了顶峰。他用无量山的纯料制作了一批斗茶大赛纪念饼,“那个时候客户多到什么程度,现在的思茅区高原酒店一层楼基本都是我的客户,谁的钱多我就跟谁吃饭。”宋建华说。
 
宋建华坦言,就是这几笔生意,让他正式立足普洱茶行业。而他也略带遗憾的说:“当时太年轻,爱玩,年少轻狂,思想不成熟,否则他做茶叶一定可以比现在做的更优秀。”
而那时的营销思路在他看来也很不成体系,没有品牌运作的理念,只能说是运气好赶上好形势。谁给的钱多就跟谁做生意的短期行为主导着他。“那时就是被动赚钱。”宋建华举例说,那时候,“斗茶”这个品牌只有他有,是稀缺资源,但是他没有想到把其做成品牌,就是想多赚点钱,并没有品牌开发意识。
 
事到如今,宋建华表示,如果当时有品牌运作理念的话,他会依托“斗茶”产品,将其做成亨丰祥的系列品牌,以加盟或其他合作方式,将整个销售网络系统建立起来,大力扶持渠道合作商。
 
尽管带有遗憾,但从此,宋建华的商业理念发生了转变,品牌运作的概念在他心里扎下了根,所以,才有了他后来创建的在普洱最具号召力的装饰品牌和家具卖场品牌。
 
2005年,宋建华以不足30万元的资金起步,在思茅三家村五队租了5亩的地,创建了普洱亨丰祥茶叶有限公司。他带着一班亲戚扛着把锄头,开启了他的茶路奋斗史,个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那一年,厂房刚建好,但是没钱了,原料也没钱收。这些都没能难倒他。他回到老家漫湾,发动亲戚朋友将自家的茶赊销给他,筹集了近300多公斤的毛料,开始市场征伐。而漫湾也成了他原料供应的大后方和根据地。他当时以不到60元/公斤收的几百公斤古树茶成为他的战略储备资源。
 
发于诚信,始于诚信。尽管宋建华土生土长于漫湾,在面临资金短缺的时候,因为诚信,得到了家乡父老的支持,而他也从没给家乡的茶农开过空头支票。这也得到了漫湾300多户茶农的支持,每年能够收到100吨左右的高品质古树茶。回顾这些年的茶叶创业经历,宋建华直言不讳地表示:“2007年是被动赚钱,2007年后是靠诚信在赚钱,现在是靠实力在赚钱。”
 
在宋建华看来,做普洱茶生意没什么诀窍,就是两点,一是品牌运作,怎么做?二是资本运作,怎么用钱?故此,他现在坚持走高端路线,不求量大,走稳定之路。基于这样的理念,普洱市茶业局文化品牌科科长包忠华给亨丰祥作了一副对联:“百年老店名传千古,天下普洱无量古茶”。
 
然而,看似一帆风顺的宋建华,在2008年也遭遇了普洱茶市场整体低迷考验和危机,所幸他并没有亏钱。但经过这次危机,他开始调整投资方向。“做茶生意相对稳定些,”宋建华隐晦的表达了他更远的追求。在看到我的迷惑后,他赶忙纠正地说,“茶叶领域是我的根据地,是后勤保障,没有茶就没有别的可能。”
 
这一年宋建华开始二次创业,涉足消防工程、装饰工程和家具领域。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而今宋建华的家具卖场已经成为普洱市面积规模名列前茅的卖场之一,面积达2500平米,销售8个国内一线品牌的家具。
 
喜爱看历史商业人物传记的他以万科地产王石专做住宅地产的案例告诉我:“不做靠人赚钱的生意,要做靠品牌赚钱的生意”。宋建华2012年关停他的消防公司,该公司是普洱市获得从事该领域资质仅有的四家公司之一。对此,很多人不解,而他壮士断腕的决心我们也只能慢慢去体会了。
 
而今,宋建华名下的企业业务涉及到茶业、家具卖场、装饰公司等领域,管理着近80多人的团队。面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宋建华显得很悠闲和淡定,即使在采访过程中,也没见他电话响起过。对于我的疑虑,他是这样回答的;“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一是看他能否坐得住,其次是看他家庭是否成功。”
对于公司管理,宋建华同样秉承这样的理念。他放手让员工来管理公司,自己只负责宏观上的协调,通过绩效考核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透明度。他致力于让员工跟着他致富,但他并不认为员工另起炉灶创业是件好事,“如果员工辞职创业,说明公司老板没有让员工有归属感。”直到今天,当初跟着宋建华在昆明家政领域创业的人,也一直在其身边,所不同的是,原来没车没房,现在有车有房,还是公司的副总级人物。
 
而对于商业合作伙伴,宋建华继承了他在茶叶生意上的诚信风格,获得了供应商的信任。装饰公司通常都会拖欠材料供应商的货款,而宋建华的普洱华伟装饰公司则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的规矩是,一次性付清所有货款。
 
老板与企业家,貌似有些遥远但又近在咫尺的距离,跨过去就是企业家,跨不过去就是老板。然而宋建华正在突破他们的边界,朝着企业家角色转变。至于到底什么是老板,什么是企业家,宋建华的认识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原来的他很浮躁,天天有应酬,原本五六个人的饭局,最后变成二十多个人的场面。而现在的他,很多时间是在家呆着陪家人,喝酒也只喝红酒和啤酒。尽管麾下有几家公司,但宋建华说:“我很放心,有人打理,否则也不可能坐得住陪你们去江城。”在江城,有人热情地要留我们吃饭,而宋建华委婉地拒绝了,因为今天是他孩子的生日,他得回家陪孩子过生日。
 
即使宋建华事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他依然表示,是茶叶让他有了成功的机会,“茶叶永远是我的根据地,我不会放弃的。”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1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