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注释:
(1)兰若:梵文“阿兰若”的略称,即寺庙。
(2)后檐:庙的后面。
(3)新茸:茶芽背面生长的白毫。这里指新生的茶芽。
(4)宛然:好像。
(5)鹰嘴:茶芽的美称。
(6)斯须:一会儿就炒得满室茶香。
(7)金沙水:在浙江长兴山顾山啄木岭。
(8)骤雨松风:用来形容煮茶时水沸发出的声音。
(9)白云和花:均指浮于茶汤面上的白沫。
(10)悠扬:指茶香幽长。喷鼻:指茶香扑鼻。宿酲散: 酲指醉酒,意指酒醒。
(11)清峭彻骨:清高的茶香渗透入骨。烦襟开:扫除了胸中的一切烦恼。
(12)阳崖阴岭各殊气:山南山北气候各不一样。
(13)未若竹下莓苔地:都没有竹下莓台地茶叶好。
(14)炎帝虽尝过茶,但不懂煮茶的方法。
(15)桐君虽著有《采茶录》,但不知道茶的味道。
(16)连拳:卷曲着。
(17)俄顷:顷刻之间。
(18)木兰:茶香似木兰花香。
(19)瑶草:古时人们想象中的仙草。
(20)幽寂:僧人坐禅需要喝茶,以达到坐禅时不食不睡,进入寂的境界。
(21)翘英:草木的精英,指茶叶。
(22)郡斋:郡守的住所。
(23)标格:风格、茶味。
(24)蒙山:指四川蒙顶茶,顾渚:浙江紫笋茶。白泥赤印:古代邮寄物品,都在封裹之后用泥打上印章,称封泥印。这是说多么好的茶叶经过长途风尘运输,茶叶也要受损。
(25)花乳:茶汤。清泠味:清凉的味道。
(26)眠云跂石:眠于云间,坐在石上。这就是说只有山区种茶人才能尝到真正的茶味。
刘禹锡是中山靖王后裔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洛阳,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侄、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