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发自茶人的肺腑:蔡镇楚教授“人才论”
普洱茶 
人才,古往今来,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中国至今,无论何时何代,何派何党,人们都关注人才问题,可以说,得民心者得人才,得人才者得天 下。汉高祖刘邦之得天下,乃是因人成事,后人看不起这个出身低微的市井无赖。可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 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人才乃是国宝。古今中 外,哪个成就家国大业者不是因人成事,依靠济济人才之力?
  
何谓人才,就是人群中的才干者,出类拔萃者。人才,包涵三个涵义:一是才华学识特出者,二是德才兼备者,三是专业技术擅长者。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都相当重视人才,强调唯才是举;都在呼唤人才,龚自珍呼喊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学,本来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导致封建主义等级观念和资本至上,在人事制度上愈演愈烈。千千万万大学生,一旦毕业走上社会,无力创业,靠关系择业,靠金钱施才,被沦为社会权力和金钱的奴仆。老板视顺则昌,视逆则弃之如敝屣,大学教育回到了“毕业即失业”的时代,“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大学教授本欲作为,言传身教,用心良苦,却回天乏力,只得任其教育危机延续,不断凸显出中国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制度存在的三大误区:
  
一是人才标准之误:以名校划线来衡量人才,以虚假头衔来衡量人才,以学历学位为标准来衡量人才,以获奖级别来衡量人才,以海归派为人才精英,以人际关系选拔人才,致使人才的选拔标准,出现注重技术而轻德操,重理工科而轻人文学科,重热门专业而轻传统学科,重名校而轻地方院校,重海归派而轻本土人才,重家庭背景而轻寒门子弟,重功利而轻学术,重引进人才而轻培养人才,重人际关系而轻脚踏实地的老实人,重行政考评表格而轻学术环境。这种种人事弊端不改,优秀人才难以辈出。
 
二是教育管理之误。教育部门权力太大,大学自主乏力,教育官员背离服务之旨,凌驾于大学教授之上。其他国家是教授轮流服务制,而中国大学院系领导是任命制,招生规模、课程设置、职称评定、科研项目、各种评奖和领军人物培养,都控制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唯独大学教育仍然属于计划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计划指标。中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几大失误(教育产业化、高校盲目合并、高校招生地域化、学科教材西化、中国人才流失等),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之所为。大学管理行政化,管人、管钱、管物,管考试题库,管学术交流;各个部门设置各种考评表格,急功近利,害得学者教授穷于应付各种会议、行政检查,学术科研人才脱变成机器,严重制约大学发展和学术繁荣。
  
三是人才使用之误:教育要因材施教,用才要量材而用。而今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却反其意而用之:以官职诱惑人才,以名利扼杀人才,以权术桎梏人才,以体制约束人才,以派别压制人才,以等级取舍人才,以年龄排斥人才。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语境之中,世界的文化智者,都在惊叹大学的消亡;中国大学,也如同官场和商场,校长如同CEO,教授如同经理;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不是鼓励潜心学问,商业气息浓厚,学术气氛淡薄,纯粹学者,寥寥无几,布衣教授,遭受冷落,科研和学术梯队难以为继。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中国高校师范之光已经黯然失色。中国高等教育这样的官僚体制,岂能造就誉满中外的学术“大师”和德才兼备的人才?难怪现今反腐败所揪出来的“老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官员。他们的大学精神何在?知识分子的良知何在?他们原先的理想和情操,他们所信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炸得粉碎了。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人才之殇,在于体制;人才之困,来自管理。大学教育是彩云之上,是戈壁清泉。中国大学应该回归师范,回归大学之道,回归教育规律。教育产业化,可以休矣!我们呼唤天之骄子,我们期盼师范之光。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因为贤良之才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期待一代贤才亲手托起。墨子指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学业有专攻,人才有各色各样,但是人才的基本标准是贤良。在使用人才问题上,我们要牢记晏子的忠告:“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知贤才,用贤才,任贤才,兼而得之,乃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一代贤良之才的成长,在于引导和培养;全社会都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蔑视大学生的社会风气不可助长;不要以功利主义标准来对待青年学子,不要轻视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发展潜力;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是创造中国奇迹的生力军。(蔡镇楚,2016年6月26日)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16-07-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