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浙江刚刚送走了梅雨季,但夏日江南水乡的空气依旧湿热,这让新昌县第一茶市里的茶香发散得越发恣意,又为当地本就绵绵的吴语加了一层温软。走在茶市第一期的交易大厅,可以看到现场加工的茶机器、集中晾晒的茶青、店门上的“茶”字挂牌……将近1500多家门店,有一个共同点:几乎家家都出售大佛龙井。据商家介绍,本地人都很喜欢喝大佛龙井,不但外售也内销,大佛龙井支撑了新昌的茶经济。
如果提到了新昌和大佛龙井,那么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应紧随其后,那就是石梦千。
荒土地,是理想开始的地方
石梦千回忆,大约1964年,家乡新昌县茅坪村举行了一次制茶比赛,引起了当时只有17岁的自己对茶叶的注意。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粮食紧张,当温饱成为生活第一要务,茶叶这样的生活调味品自然被放到了后面。因此,当时的茶树是零零星星地散种,远没有今天茶园一垄垄绿意荡漾的效果。但是,村子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都以种茶为生,这让石梦千开始格外关注茶叶。
1970年前后,石梦千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兼顾其他经济作物的同时,他特别提出了“发展茶叶为村经济支柱”的建议。当时,100斤茶叶可以卖到200元,这个售价远高于其他农作物。为了让村民致富,石梦千决心带领村民集中狠抓茶叶这一块,鼓励大家多种茶。
石梦千和茶叶正式结缘,要从1980年开始。当时,石梦千被委派到红旗公社茶场(今天的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当场长,负责场内的运营。当年整座茶场只有几亩地种着茶树,一眼望去,是无尽的荒地。石梦千走在长满杂草的土路上,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眼前这片枯黄色变成绿色。上任后,石梦千提出了几项改革性的措施:全场实行按劳分配的薪酬政策,调动员工积极性;每日都对茶叶进行检查,严格把守产品质量;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力度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据石梦千介绍,原先茶场里加工制作的是天坛珠茶,每年按计划定量完成,从上海和浙江出口,专供外销。可惜出口业绩一直不理想,后来转成内销。石梦千琢磨着,外销不成功的茶叶,内销也不见得能成功,干脆带着大家改制新茶——烘青。这种茶类似于茉莉花茶,从广西采购茉莉花,按照花茶工艺制作。
大佛龙井,唤醒新昌的茶梦
石梦千对烘青的感觉是,这更像北方人喜欢的风格,喝不出浙江的味道,新昌的味道。
直到1984年,石梦千心心念念的属于本地的茶终于有了眉目。那一年,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恢复历史名茶和开创新名优茶的倡议,新昌没有名茶历史,他感到眼下正是开辟新品类的好时机。但是发展什么好呢?西湖龙井是全国名茶,是浙江的骄傲;西湖龙井在杭州,那么新昌是否也可以有龙井茶呢?这个主意在石梦千心里酝酿了一阵,拿出来和场里的几位业务骨干商量了许久,继而又请教专家,调查市场,分析新昌茶叶的发展态势。最后确定,红旗茶场要发展龙井,名字取自新昌县的大佛寺,就叫大佛龙井。
红旗公社茶场作为新昌最早研发名茶的单位,经过整整1年的苦战,大佛龙井于1985年问世。
为了研发大佛龙井,石梦千和他的团队费了不少苦心。选种这一最初环节,就是一项大工程。红旗公社茶场在改良土壤,扩建茶园后,争取到建设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的名额,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和茶叶生产加工的综合性示范基地。石梦千带领员工从这片基地里选取了几款茶树种,经过反复试验,才确定了适宜制作大佛龙井的品种。
明确了原料,接下来就开始攻克制作难题。石梦千回忆,场里的师傅没人会做龙井茶,于是就从杭州请来做西湖龙井的师傅手把手教。在200度高温的锅里手工炒茶,成为很多师傅最难克服的难关,手被烫伤起泡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在练习中大量消耗体能,每日10多个小时全部投入到制茶中,也直接影响了师傅们的健康状况。作为场长的石梦千,为了大佛龙井的研制成功,也加入到制茶的队伍中,他表示,只有亲自体验每一个环节,才能在日后更好地引导茶叶的发展。
大家的努力最终换来了大佛龙井的诞生,而更让石梦千高兴的是,这带动了当地茶经济的提升。最直观反映在工资上,从他来那会儿的24元/月,呈25倍增长。新昌百姓尝到了甜头,纷纷要求学习,大佛龙井培训班应运而生。
据石梦千讲,如今这片基地有茶树良种46个,是全国茶树良种最多的茶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实现茶园管理机械化的茶场。同时,首批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单位、国家级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等头衔,也都落在红旗茶场。近年来,石梦千忙碌依旧,在当地举办了大佛龙井炒制、良种茶繁育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达3100多人次,他本人还亲自到绍兴、上虞、余姚、宁波等县市区,开展面对面的培训。
严谨求精,是最好的传承
我望着杯中的大佛龙井,又细呷了几口,除了判断出是龙井类茶,并不能分辨出其具体是什么品种。石梦千告诉我,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的制作工艺类似,如不亲自参与制作很难辨别,但是两者确实存在差异。大佛龙井的茶树生长的海拔更高一些,原料产地的不同,就直接导致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调整。拿杀青这一步举例,炒制大佛龙井的锅温高于西湖龙井,所以在冲泡时,大佛龙井的香气更高扬,叶底也更明亮。
创出了名茶,1996年石梦千将红旗茶场生产的大佛龙井命名为“西山碧芽”牌,一经问世就连续斩获国际茶博会金奖6 项,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博会评为名牌产品。
“好茶叶在最初环节就要把牢,所以茶园管理特别重要。为了保证茶叶安全,我们施有机肥料,秋冬施基肥营养土地,春施追肥催树发芽,我每次都要在现场盯着。春季是场里的制茶旺季,每出一批茶我都得先试尝一下,一天下来不知道要喝多少杯茶……”原来茶场有一条铁纪:只要制出了新茶,就一定要先让石梦千检查评审一遍。凡是和茶相关的,石梦千事必躬亲。在制茶技术方面,石梦千都是在自己熟练掌握后,再教授给徒弟。徒弟们把他严谨的制茶态度连着技艺一并继承了。他的徒弟中,有不少人在很多比赛中获得奖项,这其中包括中国绿茶大会之龙井炒制比赛的第一名、上海世博会茶叶组金牛奖、国际茗茶金奖等。
“创出了新茶,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是好事。研发大佛龙井经历了太多不易,我希望它现在是名茶,更远的未来成为历史名茶。而这靠的是什么?是那些在茶园里、在厂子里辛苦忙碌着的人……”
谈话间,石梦千的小孙女跑过来拉着他的衣角嚷着“爷爷泡茶”,在一旁办公的儿子石志辉早已接过红旗茶场的接力棒。看着他们,石梦千的脸上笑容难掩。大佛龙井在今天这代人的呵护下得以有质量、有保证地传承,这才是石梦千最大的欣慰。
一滴绿色,晕染新昌土地
石梦千真诚坦言:“做茶叶,一方面是我的爱好,一方面希望可以借它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想当年,良种茶苗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石梦千想着,自己茶厂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既然如此珍贵有价值,为什么不利用起来惠泽更多当地茶农呢?
石梦千首先把县周围的村子作了梳理(这里不仅有他的老家茅坪村,还有下王村、庄山村等其他村子,乃至更为偏远的山区),根据各村情况为想种茶树的村民提供良种树苗,而这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派出技术人员到茶农家里,把种植、采摘、炒制一整套技术,无保留输出,直到茶农掌握。这为大佛龙井培养了很多制茶能手。种茶、炒茶是为了卖钱,但是闭塞的生活环境让大部分茶农望着茶叶犯愁。石梦千知道后,又带着团队在收茶季挨家挨户去茶农家高价收茶。种、产、销,石梦千走的每一步都从茶农最根本的利益需求出发,按他的话说,“因为知道做茶辛苦不易,所以才更要提供最切实的帮助。”
正是因为石梦千的无私经验分享和全面的帮助,良种繁育场向新昌以及省内外提供各种良种茶苗8000余万株,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从原来500亩扩大到2.47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35.3%。现在,良种茶苗的繁育已成为新昌县茶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新昌县堪称“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时,新昌县催生出不少茶树良种繁育专业户和专业茶叶村,很多村子靠茶叶可以每年增加收入数十万元。而石梦千也因此获得了“茶农之友”的美誉。
石梦千曾任绍兴市第五届人大常委,新昌县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常委,由于格外关注浙江茶业的发展前景,从2004年至今,他相继提出了有关茶园无公害管理、茶叶品牌保护等多项建议。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1999年获浙江省劳动模范、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十大“感动新昌”人物……提起这些,石梦千觉得,是茶叶让自己获得这些荣誉,自己要更努力地发展茶叶,反馈家乡。
从1984年算起,石梦千这个名字和大佛龙井已经串联在一起30多年了。每当走到如今800多亩的茶园,他依稀可以听见当年双脚站在曾经的荒地上,自己所发的誓言。他确实做到了。石梦千和致力于贡献茶业的同行前辈们一起,不但为这片土地烘制了一个绿色的梦,从无到有地创造了大佛龙井这款名茶,更使新昌县为中国产茶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