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老茶专区 > 历史老茶介绍 >
紅印——新中国的第一片普洱圆茶(二)
普洱茶
2
“红印”的种植与加工
那么树叶跟树叶是不一样的,这树叶最早当然都是野生的,但后来应该是种植的。这边就是茶的产区,相当于今天的易武地区、勐海地区那一带古老的,当时诸间距约四尺,我们有人算了一下合今天的话每亩就是三百多棵,这个和我们看到的当时遗留下来的古树区是一致的。
勐海县志则说到建国前每亩多则两百余株,那就是它说这诸间距四尺可能还有死了几棵所以就不全了,所以?只有二三十株,这个也和我们所今天看到的古茶园是一致的,茶园里面杂草丛生,苔藓地衣等植物寄生满目,树高约丈余,分支甚少,分支甚少就是采摘的少。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会儿看了照片会知道什么叫分支甚少什么叫分支多,单产每亩只有这么点,这个也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茶园是一致的。
 
但是这片树叶的种植方法到解放后发生变化了,还是县志,县志里面说建国以后到85年每一亩就800到1600棵,1958年到1959年变成了这么多亩,到63年以后每亩就1600到2000棵,74年以后每亩是3300到5400棵。当时我曾经想做一个图片,就是这一个屏幕上是一张白纸,上面看解放前的时候是这样的,解放前先是二十到三十株,就打二十个三十个点,然后变成两百株就变成了两百个点,到解放后再变成八百个点、一千六百个点、两千个点,最后变成三千三百个点、五千四百个点,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变满了。
那么这么多棵增长起来的结果树只有矮下去,从树高丈余变成树高尺余一尺左右就变得很矮了。那么另外一个重要的产茶的县也讲了同样的,解放以后种植方法勐海县志说建国之前茶农对茶园锄草一次,每一年就锄草一次,也有个别地方锄草两次,就是用耙子来耙草,除此中间不再耕也不施肥也不剪枝也不(17:12)让茶树自生自灭,但是到59年以后全县积肥量已经有了5000余万公斤,68年就推广了这些不同的肥,到75年是有过磷酸钙有追加肥到化工各种,以后就不停的每亩,这实际上越来越多了现在,这个只是讲化肥还没讲到农药,没讲杀虫剂没讲除草剂。
 
另外一个产茶的大县景谷县的县志说1949年以前的茶园在七八月里挖除草叫七挖金八挖银,一般都不施肥,50年以后开始提高了各种除草、施肥、实施管理,然后到58年以后就开始用了一百多吨施肥面积达到40%。这个我算了一下,按照当时茶园的面积乘以40%,再用100余吨化肥除进去相当于每一亩茶园洒了250公斤,对,应当是每一亩茶园58年已经洒了250公斤化肥了,那么重点到景谷地区广泛施肥茶叶就很多了。然后到60年代开始怎么做,然后开始怎么挖沟、改土,然后进行了不停地来管理。
我们看到为什么是红印?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它用的显然不是后来这种种植方法,而是原来的种植方法。用的种植方法不同,出来的味道如果相同那就很奇怪了。
 
下面看一些图片,这个是一个很著名的图片,当然这一张是我自己,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树,但这一张是我自己拍的。过去的古老的茶树,我们看到这种地方是它过去曾经采摘过的痕迹,这些地方人踩过的分支甚少。那么什么叫分支多,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一个过去人种过,然而这个地方两个村子打架,打架村子荒废了,后来地上冒出来了一些小茶树,基本上采摘很少。这是过去传统的茶和人的比较就是这么个比例。这个就是所谓分支甚多的,这是三迈,很著名的一片山,这片山是人为种的好的古树的茶园,大概这个密度就是三五百棵左右。在这一个山上,我们刚才看到前一张图上,人完全可以从这个树枝踩到这个树枝一直踩过去,这是一大片好多亩的茶园,我看这片茶园的时候我记得我爬到树上之后就没得下来,在一棵树到一棵树一棵树到一棵树走完了整个的茶园才下来的,这个茶园现在还在还保存得比较好。
这也是同样一个茶园,有人在这儿照相,正好是当时我们带的一个农科院的老师在那儿照相。当然这是今天的茶树地变成这样了,它是怎么变过来的?不锯不发芽,锯了可能发芽,锯了还不能发芽怎么办?用催芽素,这一大片原来都大概这么高就用这个,每一年要摘完之后就锯一次,正好拿个油锯去挖一拉很壮观,不光要锯还要用草甘膦,为什么用草甘膦?不用草甘膦的地方是对的,不用草甘膦的地方是这样的,这样的如果树很高你不受影响,但如果树很低了,那你不用草甘膦草比树还高,比茶树还高就根本没法采摘了,所以就大量地洒草甘膦。
 
草甘膦大家可以查一查,最近可能是大家很敏感说得很多的一个词,又和所谓的转基因工程又和所谓的安利公司、孟山都公司都划上了很多联系,可以说是一个,从我们至少口感上,打过草甘膦的茶在几年之内还是能吃得出来味道比较差。
除了草甘膦还有一些大量的是,这是他们政府给堆积的,就是为了茶叶增产这个地方叫麻黑,就是今天大家很爱喝的叫做易武茶、麻黑茶,这就是麻黑路边有大量的肥料,这个肥料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据说吃了对人体无害。我跟很多人说大家都很少有人信。
 
除了肥料、化肥直接对茶树的伤害之外,还有一种对茶树的伤害就是土地环境的改变。大家看到这漫天遍野的大棚这里面种的大家有些人知道是烟,种的是烟叶。烟叶是一定要大量的农药化肥才能够成长的,如果环境变化了之后,再给出来这种漂漂亮亮的一个绿色茶地,我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但是我们看到一般爆料茶的文章更多的喜欢放的还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照片。在这种环境下,即便还有一些古树的保存,这几棵都是古老的茶树,但在这样的环境是不是还值得把它也称之为叫传统的一些茶树,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前面说的是种植,种植之后这茶是茶叶,那树叶不能直接吃,还得变成加工。传统的有小规模的土法加工产量很低,还有大规模工业生产,我也拿一些图片来说明。第一步传统的方法就是爬到树上据采摘,这就是传统的采摘茶叶的方式。
 
这个地方是革登,革登这个山,现在的做法都是喜欢把它的老茶园保护好路修好,让人可以去,随时看到都是这样,周围有几百倍面积或者至少是上百倍面积的新茶园,就是新茶园,就是上百倍面积这样的新茶园,可是老茶园保护得很好,我们看到的是老茶园,喝到的或许也是老茶园,但也有可能就是老茶园新茶园混合在一起的更多,老茶园新茶园还是区别比较大,这是保护得比较好的老茶园用老方法。
 
这是我们自己做茶的地方,就是用这样的筐不能用编织袋,还是我们自己临时搭的棚子,收茶的棚子,大家采完之后就来把这些鲜叶给我们。为什么要拍一些马驮着柴火的照片?我们马上能够看到,是因为我们要搭一个灶来朝这个茶,炒和揉,炒和揉之后就是晒干,晒干之后后面就是压饼,那么大概这个就是从鲜叶变成这个样子已经和我们看到的样子有点像了,只是再压成饼那样就行了。
 
这是劳动休息的过程,当然每次都有人看了之后,他们喝的都是酒,每个人大碗里都是酒,如果每天不给他们一两碗酒他们干活觉得没力气,甚至有的人在外出没有酒的时候真出现过,因为没有喝到酒然后吐出来一些虫子抢救不了死亡的过程,也有同样情况下喝完酒就好了。那么当然我们看到所有男的都在看着这个女的,这个也是每次都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这就是现代种植了,现代加工了,我们今天在这是一个,我们不要小看,这是一个我不讲具体厂名了,这是非常非常优秀、非常非常好的,非常非常大规模的一个茶厂,这个茶厂的加工水平是如此,其他的加工水平绝不会比这个好大多数的茶厂,我们今天喝到的大量的茶基本上就是刚才那样的矮矮的地底下种出来,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工出来再翻堆再,当时是太阳棚晒干,现在当然是烘干,问题是烘干房的门上我没拍照片,我记得很清楚还写了三个字叫晒干房,当然是由低温或者高温烘干。
 
那么为什么是红印,就容易理解了,从它的加工方式,它的种植方法是原来老的方法种植的。加工方式最初期的红印就从老百姓那儿收成饼,然后后来就收了毛茶,到最后有一些收鲜叶和毛茶同时进行,这就是红印的过程。
但之后的这些茶为什么不如红印好,那么就是之后的茶种植的方式我们看了,采摘的,鲜叶的加工方式也看了。等于说红印基本上还是由小规模的加工完成的,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变成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实际上是为了增加产量为了增加效率。
 
今天上午巫娜老师讲到学古琴为什么很多人,其实我周围认识特别多的,我至少认识有几十个当然各人原因了,我正好生活在这环境里,我认识几十个甚至上百位朋友都是弹了几十年琴,其中甚至有一些朋友几十年弹琴,二三十年弹下来,三四十年弹琴弹下来他们都只会一两首曲子,他不会更多的曲子,那么他为什么会坚持下来?就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想要走得那么快,没想要那么容易地当一个大师,他把它真的当做一个爱好来学习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给他讲的老师一开始给告诉他说,学古琴一辈子的事,你要不能做好一辈子的坚持准备别学。当时早一代的那些学琴的琴人是这样的方法,那么现在的很多老师习惯于跟自己的学生说半年之后你就可以出去办班了,也可以教人指法了。这都是我们自己听到的,或者是说你到我这儿一个月六首曲子你就可以出去演奏了。那么一开始学的方式,老师提供的目的、方向不一样,你最后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事实上,不光古琴如此,茶也是同样的。
 
作者: 栗强
日期:2016-09-1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