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研究 > 普洱茶物质分析 >
茶中色素的研究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茶叶中的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含两大部分,茶叶中的天然色素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素。现在一般把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素简称为茶色素。
 
茶叶中的天然色素
茶叶中的天然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类,脂溶性色素是指可溶于脂肪溶剂的色素物质,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类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叶绿素是吡咯类绿色色素成分,是由叶绿醇、甲醇和卟吩环结合而成,是一种双羧酸酯化合物。叶绿素稳定性很差,温度、光照、pH等都会使叶绿素降解转化。
 
食物金字塔有很多东西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黄色到橙红色的多种有色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属四萜类衍生物,结构特征为共轭复烯烃,为茶叶中重要的脂溶性色素。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300多种,其中茶叶中已发现17种。类胡萝卜素又可以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具有亲酯性,由于其共轭双键和羟基的存在,具有不同颜色,并且类胡萝卜素能发生多种显色反应。
 
茶叶中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包括花黄素类和花青素类。花黄素亦称黄酮类,主要包括黄酮醇和黄酮,是茶多酚的重要组成成分。根据与其结合的糖类物质不同,以及链接的苷键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黄酮醇苷,是绿茶茶汤中黄色素的主体物质。花青素类又名花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植物中的花青素常常与半乳糖、葡萄糖等形成苷键。红紫色芽叶与花青素的积累有关,过去认为红紫色芽叶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差,汤色发暗,滋味苦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认为高花青素的品种有较好的观赏和保健价值。
 
加工中形成的色素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会形成许多新的色素物质,以红茶为例,由于多酚类物质氧化发酵,形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使红茶具有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茶色素不仅是构成红茶独特风味的物质,在乌龙茶、黑茶中,也有多种茶色素存在,但因其加工方式的不同,茶色素的含量及组分各不相同。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最初是由RobertsE.A.H在1957年发现的。茶黄素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已知的结构有18种。茶黄素被揭示具有许多保健功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茶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肿瘤、防癌抗癌、抗炎和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茶黄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主要品质成分。茶黄素类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影响着红茶滋味的强度和鲜度,也是形成“金圈”的主要成分。茶黄素与红碎茶的品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5。Hilton和Cloughley的研究表明茶黄素的含量和茶叶价格也呈正相关,通过茶黄素的价格可以预测红茶市场的价格。茶黄素经提纯后,呈橙黄色,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难溶于乙醚,不溶于氯仿和苯。水溶液呈鲜明的橙黄色,具有刺激性,在380nm与460nm有最大吸收峰。
 
茶红素(Thearubigins,TRs)相比茶黄素要复杂得多,茶红素是一类红褐色的酚性化合物,包括多种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极大的异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在700~40000,甚至更大。它既包括儿茶素的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的产物,也有儿茶素氧化产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色素产生非酶促氧化的产物。Roberts将茶红素分为了SI型和SII型两大类茶红素,其中SI型溶于乙酸乙酯,SII型溶于正丁醇。茶红素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作用,并参与冷后浑的形成。此外,红茶的叶底色泽也与茶红素有关,酸性的茶红素能与碱性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物存于叶底。
 
茶褐素(Theabrownins,TBs)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不溶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茶褐素比茶红素更复杂,极性很大,分离纯化的难度高,尚不清楚其组成成分与性质。茶褐素在普洱茶中含量较高,而在红茶中含量相对较低。一般认为,茶黄素和茶红素和茶汤品质呈正相关,茶褐素和红茶品质呈负相关,茶褐素过多时,红茶滋味淡薄,颜色发暗。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7-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