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所有的薄都可以通过茶汤的茶水比来衡量,所谓的薄就是茶水比太小,即茶叶水溶性内含物占茶汤比率小,导致口感寡淡,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就需要详加分析了,但茶水比小是熟茶薄的最直观体现是毫无疑问的。
【1】
原料的特性是最具决定的性因素,普洱茶有些原料可以越陈越香,但不可以越陈越浓越香。可能刚开始茶汤有点厚,后期只会一直淡下去,有些从新茶开始就寡,以后也并不会变好,这是由品种和环境决定的,具体哪些区域的原料,景迈算一例,不要喷我!
等级高低和熟茶的厚薄关系较大,一般而言高等级的熟茶茶汤容易厚,但不耐泡,而等级偏低的熟茶虽然耐泡,通常茶汤并不会厚不到哪里去。即便在渥堆发酵中粗老料的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转化成水溶性成分,厚度也难以达到高档料水准。
【2】
熟茶拼不拼配同样事关熟茶厚度,茶底单一则茶叶出汤顺序较为一致,就算厚度有也不会持久,一旦拼配茶底多样,出汤顺序不一,则能较长时间保持茶汤厚度,高档料好出汤,低档料不好出,高的出完,低的接上,以此类推,能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底不掉水。
不同年份、级别的熟茶泡茶水温不一也会影响熟茶厚薄,老熟茶冲泡水温低,内含物不易析出;高等熟普冲泡温度太高,虽容易出汤但影响后期表现。所以要针对不同级别年份的熟茶调整不同的冲泡水温,高等级料水温低点,低档茶水温高点。
【3】
太轻或者太过头的成熟度,熟茶都会偏薄,一个是内质出不来,一个是内质被提前透支,尤其是发酵过头的茶,有浓度没厚度,十足的酱油汤,而发酵偏轻的则内含物没有被充分析出,但经过陈化后期会改善。
至于说后期仓储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有些事情并未定论,不便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