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观点,涩感就是判定茶叶品质的标准之一,在顶级山头古树茶的品饮体验里,不论涩感出现的原因为何,无论出现的时间、化开的速度都会影响到整体茶汤品饮体验的完美度,说的夸张一点,涩感就是一款茶的缺点,如果对品饮体验有近乎极致的追求,涩感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但实际上,在个人的品饮体验里,有超过90%的山头古树茶,尤其是新茶,在品饮的过程中,都是有涩感的。
2.涩味是口腔的感觉,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味道”。“涩”的机理是儿茶素与睡液中的黏蛋白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带来的。黏蛋白是口腔中的润滑剂,当儿茶素与其相遇时,通过疏水键和氯键的相互作用力与其缔合,导致该蛋白脱水,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于是出现“涩”感。
3.普洱茶中的苦涩物质会随着多酚类物质氧化而降低,这也就是为什么随着仓储时间的增加,茶汤的涩感会降低的原因。
4.涩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4.1.树龄原因。
就个人经验来看,树龄小出现涩感的概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当然,因为树龄小带来的涩感,比较有辨识度。除了涩感本身比较突出、尖锐、很难化开之外,还会伴随滋味单一、茶汤薄等体验;夸张时,甚至会出现“糊口”,就是感觉口腔内壁有一层涩感,一直持续,化不开的感觉;
4.2.品种原因。有些茶树品种制成生普后,天生涩感较重。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临沧茶”。人言“易武柔,勐海苦,临沧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部分临沧茶,无论树龄大小,到尾水时都会出现一定的涩感,只是程度不懂,化开时间不同,这与树龄无关;勐海的帕沙,部分地块也是涩感较重;
4.3.生态环境。
如果茶树生长的位置长期受烈日强光暴晒,会使茶叶内的茶多酚大量增加,涩感明显;
4.4采摘嫩度过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3年春茶,整个春茶几乎没有下过什么雨,导致茶芽生长畸形,采摘嫩度较高。采摘嫩度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会增加茶汤的苦涩感。
4.5.夏秋茶要比春茶涩。
夏茶品饮体验一般,大都用来发熟茶,秋茶做生普的概率较大,秋茶比之春茶,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涩感较重;
4.6.工艺原因。
比如,杀青过程中没有做到“闷抖结合”。(如果闷抖结合的好,将水汽及时散开,涩感减弱,提升香气;不散水汽,茶汤会产生水味,香气弱,不散水汽,后期茶汤口感偏涩),揉捻过度也会产生过重的苦涩感;
4.7.冲泡不当。分四点:用水不当,水温不当、用器不当,手法不当。
用水不当:用硬水或硬质矿泉水冲泡。硬水中的矿物质尤其是金属化合物会破坏口感,会影响茶中内涵物质的浸出和溶解;个人有过类似经验:用自来水冲泡会增加茶汤的涩感
水温不当:如果冲泡水温过高,产生苦涩滋味的茶多酚类物质容易溶出,茶汤的苦涩感与收敛性会更强
用器不当:举例说明:冲泡条索较大的茶时,用肚小口小的盖碗冲泡,叶底不能很好的在冲泡器具中舒展,容易增加茶汤的涩度;
手法不当:很好理解,比如冲泡时间过长,茶叶内物质一次性释放过多,茶汤苦涩;或者在冲泡过程中过度翻动、搅动叶底;
4.8.品饮时间不当。分两点:茶叶处于涩感集中期;茶叶处于转化尴尬期;
茶叶处于涩感集中期:阴雨甜、或天气过热的中午或节气前后一周,都是处于茶叶的涩感集中期;
茶叶处于转化尴尬期:平时不涩,某一段时间突然变涩,可能是茶叶处于转化尴尬期。
4.9.身体状态不当。比如没有休息好,或过量饮酒后饮茶等等。
5.如何判断涩感的好坏呢?
5.1.最重要的一点,判断涩感,但不能单独看涩感,要看其在整个品饮体验中所占的相对比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茶汤厚,但涩感重一点,能化开,是可以忍受的;但如果茶汤薄,即便整泡茶涩感很模糊,那便不可以;
5.2.涩感出现的时间、化开的速度、涩感的程度;
涩感出现的越晚越好,比如在尾水时才出现;化开的速度越快越好,涩的程度越模糊越好;
5.3.涩感出现的位置:一般来说,涩感出现的位置为两颊和舌苔,个人以为,出现在两颊的涩,要比出现在舌面的涩要好得多,出现在舌面的涩会影响茶汤的顺滑度;
6.如何在喝茶时,有效避免涩感的出现。
6.1.针对4.7改变冲泡方式(改变用水、投茶量、降低水温、换茶器、注意冲泡手法等等);
6.2.针对4.8改变品饮时间,尽量将品饮的时间放在早上8点后,12点之前;或下午4点后等等;
6.3.针对4.9改变身体状态。
6.4.自我麻痹法。涩感普遍存在于古树茶中,但在实际品饮中,不能过度关注涩感的存在,涩感是一种,一旦关注就会越来越涩的感觉。
7.那些关于涩感的名句有道理吗?
7.1.不苦不涩不叫好茶。
完全没有道理,比较低级的营销方式。也有称“不苦不涩”不叫茶的,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茶多酚和咖啡碱是广泛存在一款茶里的,但茶叶的内含物质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氨基酸、茶多糖等等。
7.2.苦回甘,涩生津
先说结果:也是完全没道理。这里有必要涉及一点专业知识,我并非专业的,只能从网上汲取一些知识给大家。
简单讲解一下:
无论回甘还是生津,其机理都是“水解单宁的分解”。
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其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和没食子酸。葡萄糖让你感受甜感,即回甘;没食子酸刺激唾液腺分泌,即生津。
这与苦和涩产生的机理完全不香干,但苦之后的回甘和涩之后的生津,很容易让人在心里上形成对比,苦之后,但凡有回甘,都会觉得其猛烈;涩之后,但凡有生津,都会觉得其猛烈。